军中轶事(一)--—刘雅静
讲一段过去的事情,首先声明,不是我亲眼所见,但是亲耳所闻,至于是否属实,我没去核实,所以说,以下故事和人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话说一九七零年,八个革命样板戏经过千锤百炼,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始了普及运动。样板戏的创作团体叫样板团,其他团体演样板戏,演京剧的叫学演革命现代京剧,别的剧种叫移植革命现代京剧。一时间,上至京城,下到农村生产队,各种剧情、台词完全相同,唱腔各异的大戏在全国上演得如火如荼。这段历史,想必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记忆犹新。 那时的我还猫在初中读书,每天被勾股定理和关于磁力线和电流的左右手定理弄得头昏脑胀,能看样板团拍的样板戏电影是人生最大享受,崇拜当时的李铁梅扮演者刘长瑜和吴清华的扮演者薛菁华,不亚于当今九零后追捧周杰伦。 扯远了,再拉回来。 二师也开始演样板戏。最专业的属当时的师宣传队,男女演员有的是,男演员来自各基层连队,千里挑一,女演员来自师医院,豆蔻年华,还有当时在部队接受再教育的大学生加盟,男兵们竟能在武打戏中翻出一连串的跟斗,这工夫一般都是童子功,在那个年代成年小伙子竟能速成,没有点精神还真练不出来。每天刻苦排练,天籁之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整台大戏演的有模有样,演员们平日在军营行走,引来无数崇拜加爱慕的目光。据说二师的样板戏在军里是最好的,曾得过奖。 说过专业的,再说业余的。 团里演样板戏,清一色的和尚,男演员不愁,女的没有。那个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碰上家属探亲,合适的年轻女子,探亲期满继续探亲,留下临时演绎小常宝还是可以的,排整场大戏有困难,就排一场戏,叫折子戏。 但质量可想而知,只是美了那些探亲时间有限的小夫妻。 师医院也开始演样板戏。条件让各团羡慕得直流口水。为什么?不缺女演员,要多少有多少,可惜都不会跳芭蕾,不然连舞剧红色娘子军都敢演,这条件,哪个团也比不上。只是骨干都在师宣传队,所以演出也是业余水平了,为什么?经常笑场,足以说明水平之业余。 记得一次演红灯记,李玉和与地下党员磨剪子来镪菜刀师傅第一次接头,地点是喝粥的地儿,穷人甲说,卖粥的,你这粥什么味,都发了霉了。卖粥大嫂,现如今可称之为老板娘的说,没法子,这是配给的混合面,凑合着喝吧。说着,用大勺在大锅里搅了一下,盛一碗粥给穷人甲。本来老板娘的戏等日本兵上场,再往李玉和饭盒里盛碗粥就完了的,结果老板娘还没等到给李玉和打饭,戏就演不下去了。演老板娘的黄敏军给穷人甲打粥,大勺在空空如也的大锅里煞有介事的搅合,突然觉得好笑,太可笑了,装的跟真事似的,铁勺擦着铁锅,发出一种很搞笑的声音,当然,那时候还不说搞笑这个词。她终于忍不住了,连配给的混合面什么的也说不下去了,笑出了声,甚至笑弯了腰。肯定台上台下笑成一团,至于后事如何,如何收场,我就不知道了,没人跟我讲,那时我还在学校刻苦攻读勾股定理。(待续)
[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