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轩】一人一茶,挺好·系列十三——余生不必追轰轰烈烈,平凡安稳的日常,接纳这样就很满足
清晨,一人一茶,挺好。泡杯龙井,一边啜茶,一边想着很流行的一段话:“老去的路上,不多心、不多看、不多言,找个爱好来支撑生命的疲惫,让自己的余生过得丰盈。哪怕只是随手拍下的风景,或者发发视频,也会觉得生活很美好。让自己成为自己世界里的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于是,打开电脑随手敲几笔,没什么章法——关于“余生,这样挺好”的思考,就像此刻杯里的茶,淡却有味,愿有缘看到的人添几分清凉。
不多求,自丰盈
不贪多求全,安于当下,自会丰盈。早上6:50,银行短消息来了,今年加的工资到账了,虽然不多,却也知足;旧T恤洗得发白,穿在身上比新衣服自在,不用总想着“该添件新的”。周末不用非得约人吃饭,自己煮碗面,卧个蛋,比赶饭局轻松。衣柜里衣服够穿就好,书架上的书没看完,就不忙着买新书。其实日子就是这样,不用啥都求新求多。能把眼下的小事过舒服了,心里就挺踏实,这比攥着一堆用不上的东西,要丰盈多了。
老去的路上,渐渐学会把日子过成了浅茶。左邻右舍里的闲言碎语不再挂心,那些没赴的旧约也随茶香淡了,只守着书桌,指尖在键盘上慢慢落——字就跟着生出来。去年下半年,试着报了全国第十一届文学璀璨原创散文比赛。一个星期对着屏幕删改,字句像在茶里慢慢舒展。这哪是比赛,是跟自己的文字对谈,跟藏在岁月里的心事碰面。没想到一路闯进决赛,竟然获得了亚军。原来安稳里藏着力量,就像浅茶,慢慢品,才有回甘。
小欢喜,即生活
小欢喜就是我们寻常生活日子里的细碎温暖,即生活本来的真模样。小欢喜从不是什么大场面。是清晨煮面时,蛋白刚凝固就被筷子戳破,蛋黄淌进汤里的香;是下楼扔垃圾,碰到邻居拎着刚买的草莓,顺手塞来两颗的甜;是外出晚归,楼道灯应声亮起时,暖光里浮着的那点踏实。这些事碎得像掉在地上的阳光,捡不起来,却实实在在亮着。原来生活从不用刻意找亮点,那些不经意的小甜、小暖,凑在一起,就是日子本身的模样。
曾经部队的汪指七十多了,退休后总揣台相机散步。深秋见路边银杏黄透,他就蹲在树下拍——叶脉里淌着的阳光被镜头收住,巴掌大的叶片在风里晃,偶尔落进取景框,倒把光斑抖成了碎星子。曾经他发战友网站那天,我盯着照片笑:“不愧是武汉摄郎,拍的树都会发光。”后来见他新动态,竟学着剪短了背景里的风声,配文“秋天在和叶子说悄悄话”。才懂美好从不用找,就像那片偶然入镜的银杏,轻轻落进日子里,就甜透了。
做微光,亦温暖
什么是做微光,亦温暖?不用非得像太阳那样照亮一大片。就像看到邻居衣服被风吹掉,顺手捡起来;物业疏通好下水道,递上瓶水顺带一句“谢谢师傅”; 同事为女儿暑期工发愁,知道后轻说“我来帮你联系”——这些事细碎到不值一提,却藏着实实在在的善意。温暖从不在耀眼的光环里,肯俯身为身边人做这点小事就够:哪怕只添一丝暖,寻常日子里也能攒出热乎乎的温度。这就是微光,不必夺目,照样能把暖意递到人心上。
我有一个老同事,过去不会用修图软件,参加老年大学培训后,她开始练裁剪,手指在屏幕上慢慢挪,倒也摸清了门道。去年,她拍了月季——花瓣上的露珠滚在尖儿上,被她调亮了光影,像攥着几颗碎星星。发朋友圈时,孙子视频里举着手机喊:“奶奶拍得比绘本还好看!”她看着那句“奶奶变成摄影师啦”的附言,忽然就懂了:成为光哪用耀眼?你调亮露珠的光,我接住晚辈的暖,寻常日子里的这点微光碰着了,就亮堂堂的了。
结语:夏天,天亮得早。刚有半片晨光,雨就又踩着云絮落下来时,文章也写完了。其实,我觉得老去从不是退场,不过是换种方式和生活相认:像茶在水里慢慢舒展,不必急着散开;像花在枝头静静开,不用赶花期——都有自己的节奏。不必追远方的热闹,守着写作的爱好,写累了抬头看看云,柴米油盐也能过成诗;不必怕孤单,做自己的光时,光里自会有暖意漫出去。一人一茶,挺好。茶盏里的热气轻轻晃,这样的余生也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