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的知青岁月
原标题:大姐的知青岁月,坚韧不拔,青春赞歌,令人敬仰。
【前言】
五十多年前,全国各地1700万知识青年告别亲人,踏上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上山下乡运动,历时十年,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其中,我的大姐也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从繁华的上海来到了遥远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她以坚韧不拔之志,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知青篇章。那段岁月虽苦,却铸就了她宝贵的精神财富。
壹 青春踏上知青路
1970年5月,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姐,怀揣着梦想,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决然地从上海杨浦56中学,踏上了前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征途。她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告别了城市和亲人,经过八十个小时‌‌火车到达虎林,再换乘卡车一路颠簸到达四师37团二连驻地。望着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平原,大姐感到非常兴奋。
兵团四师37团位于黑龙江虎林市境内七虎林河北岸,完达山南麓东部。37团是兵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但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还承担着战备训练任务。在这里,大姐将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一起,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生产生活中,共同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团结一心,相互扶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留下了无数难忘的回忆。
珍宝岛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后,虎林成了真正的“反修前线”,与苏联仅有一江之隔。那时,大姐和知青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则轮流站岗巡逻,守护着国家的边疆。寒风凛冽中,知青的身影显得格外坚毅。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知青的意志,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责任与担当。同年10月,她入了团,她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贰 艰苦岁月磨意志
那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东北人习惯吃大葱配大酱,主食是老玉米做的大碴子,这让过惯南方生活的大姐很难下咽。于是,老职工就把大碴子和鸡蛋炒在一起给她们吃,这样的“蛋炒饭”非常好吃。有天晚上,大姐在水井边正洗着衣服,忽然一阵“嗷嗷”声,她定神抬头一瞧,天哪!一只大黑瞎子(黑熊)站在远处,吓得她赶紧跑回了宿舍。
1973年,大姐调到了煤矿,和男知青一样从事井口登沟装卸车。不久,她入了党,并被任命副指导员,担负起后勤管理的重任。她从事食堂工作后,从一个外行通过努力很快掌握了烹饪技术。那时,煤矿的特殊性一天要开七顿饭,她就从早到晚待在食堂,确保每位矿工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妇联工作,为矿区女知青争取权益。
艰苦的岁月,大姐以她的坚韧不拔磨砺出了非凡的意志。当年,作为知青的她,生活条件极为简陋,却从不言苦。宿舍里,她不仅是大家的精神支柱,更是勤劳的化身。每日劳作之余,大姐总是经常顺带把舍友的衣服帮着一起洗了。由于长时间在冷水中劳作,她手部生出了冻疮。不仅让手部皮肤变得红肿、疼痛,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溃烂。
叁 知青情怀永不忘
1976年,大姐调入砖厂。制砖流程有制坯、晾坯、装窑、烧窑、出窑等步骤。大姐和知青们一起使用制砖机或手工脱砖坯,劳动强度大,需人工搬运大量黏土、沙子等原料。砖厂经历,对大姐来说,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些经历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她记忆的深处,成为心中永远的宝藏,每当回想起,总是满怀感慨与温情。
知青岁月,那份深厚的情怀永远镌刻在心。高考制度恢复后,连里有一个保送上大学名额。这本是改变命运的天赐良机,虽然大姐推荐数最多,但在连领导意见分歧时,她放弃了争取。但她没有因此抱怨或消沉,而是继续努力工作。事后,大姐给父亲写信说了这件事,希望得到亲人的理解。大姐的放弃是无私与奉献,让人铭记于心,永不忘怀。
知青返城开始,大姐夫妻通过投靠亲友来到了山东老家。七年的知青岁月,对大姐而言,是心中永恒的宝藏。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陷入回忆。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上,她挥洒汗水,与北大荒结下不解之缘。那段时光虽已远去,但知青情怀却永不褪色。每当谈及往昔,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光芒,那是对青春的怀念,也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结语】
作者撰写《大姐的知青岁月》一文,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向大姐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致敬。在那个“四个面向”分配的特殊年代,正因大姐去了军垦农场,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我们兄弟才得以幸运地留在上海工作读书。大姐的知青岁月,是家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宝贵财富,这份财富值得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