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健 于 2023-9-7 08:42 编辑
篆刻的记忆 散文/张健
我小时候喜欢写写画画,看见画上有印章,就不由自主地迷恋上了篆刻。后来当兵入伍,晚上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刻过不少印章。记得曾篆刻一枚“祖国万岁”印章(见下印章左)一直保存着,让我从方寸天地里深深怀念军旅岁月。
前两天整理书柜物件,翻出以前在部队时刻的另一枚“江山如此多娇”印章(见下印章右),望着这方印章,唤起了篆刻的回忆——
第一次接触篆刻,是读小学的时候。那时看到楼上邻居李老先生(曾经国民党团长)有一部《篆刻字典》,如获至宝。李老先生知识渊博,见我喜欢篆刻便教我识篆字。还告诉我学篆刻要先学临摹,再上石,最后再用刻刀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篆刻。
从那以后,我迷上了篆刻。跑到上海福州路上“朵云轩”买了一本《篆刻字典》、一把刻刀。买了字典和刻刀,却没钱买石料了。于是回家后,就去外面找能刻的小石塊,然后用砂纸把它磨方、磨平。这是我篆刻艺术的发端,确切地说是刻印之旅的开始。
初学篆刻时眼花缭乱,手足无措。加上无老师指点,不仅无法刻出一方能入眼的印章,更惨的是经常刻刀刻在左手食指上。后来,经过邻居李老先生半年多手把手地指导,逐渐了解了用刀,选石、画稿、上稿、用刀,钤印全过程,也学会了刻姓名章。
上中学后,为了提高篆刻水平,我报名参加了上海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一个篆刻学习班。当时班里很多人年龄比我大,篆刻时间也很长,他们经常指点我如何掌握篆刻要领。经过理论学习和培训,篆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中,两个学员后来成为上海一代名师,报刊上经常见到他们的作品。
为了刻章不伤到手指,我制作了一个印床。虽然做得不美观,但一直陪伴着我(曾经也带到过部队)刻出了不少作品。1985年全国水产学会在无锡召开年会,我作为上海市水产局书法协会代表赴无锡为学会和会议代表刻章。其中一枚《中国水产学会》印章,作为刊物名使用了20年。
几十年来,我篆刻过许多作品,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书法展览,曾经代表上海市水产局工会参加上海市总工会创作比赛。其中,多次获得上海市总工会系统的职工篆刻书法比赛并获奖,作品也在上海西藏北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展览。后来,因为生计四处奔波,以及眼睛问题,逐步放弃了篆刻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