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炳炎 于 2020-10-8 08:42 编辑
(三十二) 输送到徐州 1969年5月26日,我们团为了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再次奉命到微山湖湖西农场收麦。 《五七指示》要求:“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但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正是《五七指示》把军农生产作为部队的常规政治任务,部队的农副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从师办农场向团办农场转变。连队的副业生产也作为连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当年解决部队粮食紧缺,伙食标准低,生活质量差的状况,起到了较好的改善作用。 根据这一指示,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结合部队训练进行,从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当时为了让部队熟悉部队机动乘车相关程序,团部选择了铁路输送方案,于是全团集中乘火车到徐州下车,然后再步行到微山湖农场。 铁路输送我并不生疏。1964年夏天,部队为了适应山岳丛林作战,全团到河南鲁山地区进行适应性训练。当年就是把我们用火车运送到漯河车站。那时我是第一次乘坐闷罐车,一个60吨的车皮装载我们全排。晚上行车还要派一名观察哨,一个小时换班。方便的时候只有准备一个盆。当时还觉得很新鲜,其实在上面生活极其不便。 1967年初,部队从禹县(禹州)施工返回商丘也是乘火车回来的。不过这次只有机炮分队,没有步兵连队。 有了两次乘车的经验,我对于行车过程心中有数。但是这两年战士退伍比较多,仍然有许多新兵并没有经过铁路输送的训练。对于这一部分战士必须进行乘车教育,让他们能够了解铁路输送的相关规律。为此,连队用石灰在操场画了一个60吨车皮的面积,以排为单位组织乘车训练。战士们都打好背包,按照行动时的物资携带。按一、二、三班的顺序登车,同时在车厢中把人员和火炮的具体位置固定下来。经过演练后,大家都知道了乘车的顺序和要求。明白了乘车过程中的有关事项,同时强调了铁路输送行动中相关纪律,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晚上8时,部队从商丘开始登车。登车是按照团部统一规定进行的。各单位的骡马装载是安排在本单位列车的尾部,驭手都紧靠着骡马的车厢。其他人员都是按照团部指定的车厢进行装载。 我作为排长,骡马装载必须到现场指挥,而且是第一次指挥全排的骡马登车。由于有了前几次骡马登车的经验,加上我们排的骡马比较争气,只用了20多分就全部上车就位了。 我们连是在列车的后部,紧挨着驭手的车厢。人员登车就简单多了。我们全排一节60吨的车厢,包括火炮与人员都在一起。上车前, 我把上级对这次行军的基本要求与规定给全排作了详细的传达。上车以后,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无论在什么地方停车,都不得擅自下车。要求各班长严格控制本班人员的行动,确保行车中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大约10点半左右人员就全部登车完毕,等待发车。商丘车站除了火车放汽的声音外,无任何声音。人们都在耐心地等待发车时刻的到来。 晚上11时,满载军人的列车,在一声悠长的汽笛声中缓缓起动了,标志着进入微山湖麦收的部队准时出发了。 从商丘到安徐州车站不过是160公里左右,如果是乘客车最多只有4个小时就到达了。但是我们是军列,是在正常列车的空隙运行。因此,只有走走停停,有时候在一个小站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因此,用了5个半小时才平安地到达了徐州西的铜山车站。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