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超常强行军 强行军在战争年代司空见惯。部队这次为了适应战斗的需要,锻炼部队的耐力,提高部队机动能力,采取了奔袭的手段。在许多历史战争故事片中,可以看到部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长途奔袭的镜头。 在这次八百里野营训练的最后一天,离商丘营房只有50里了。平时每日行程都在80里左右,最后一天这点路程大家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但是部队领导可没有这么想,他们要利用最后这50里路程锻炼一下部队。同时,也可以检验部队的近两个月来野营训练成果。于是,便利用最后的机会,组织了一次30里的强行军。 战斗中的强行军部队是要轻装的,一般只携带战斗中需要的武器弹药,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品。像背包与其他与战斗无关的物品都属于精简的对象。但是,我们这次强行军是全副武装,按照战备行动的要求是一件也不能少。这样,无形的增强的行军的困难。特别是经过10多天的行军后,虽然取得了一些行军的经验,但是,体力的过量消耗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从心理上讲,战友们对剩下的50里行程有些轻视。大家都认为不过是过去半天的行程而已,所以思想也相对松懈。加之,强行军的命令是在行军过程中才下达的,大家在出发时都没有心理准备。特别是有个别战友体质相对弱一些,他们如果按照常规行军尚可坚持,一旦加快行军速度,给他们的行动势必带来困难。 这天,我们上午8时出发。如果按正常速度行军,最晚到下午2时就会回到营房。开始,按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行进。经过一个小时行军后,组织了一次20分钟的休息。当时,领导要求大家整理好自己的行装,同时也要把骡马的驮载进行认真的检查与加固。紧接着就传达了强行军的命令。 一声出发的命令,战友们像离弦之箭快步如飞地向前冲去。但是骡马就不是像人一样说跑就跑,不得不用树枝边跑边抽打着。小跑一阵后,骡马也习惯了用不着再打了。 跑步行军就没有正常行军那么轻松了。身上的背包给与运动中的身躯以不断的冲击,肩膀的压力无形地增大了。在运动的过程中,背包与人体的协调尤为重要。步幅的大小程度,步伐的快慢速度,都是行动的关键。如果处理不当容易疲劳,这样就难以持久。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跑出一段距离后就慢慢地适应了。 跑步本身对人体有所震动,再加之负重震动就会更严重。这样造成人体的消耗就会更大一些。为了减少震动通常是采取小步快速,脚前掌着地。这样脚掌就会产生弹性,自然降低了震动。 其次是步幅必须基本固定,大小基本一致,每一次两腿的位置交换形成节奏。步伐的频率也很重要,快慢的一致性有助于减轻不规则的负重压力。 其实体质才是跑步行军的关键。跑步行军的体力的消耗有别于常规行军,体力消耗超出正常行军的许多倍。有的战友在正常情况下行军咬咬牙可以坚持到底,但是在跑步行军时就不可能再坚持了,不得不依赖于其他战友帮助都能完成任务。 跑步行军不到半小时,行军的距离就越来越大了。各班排为了确保不掉队,不得不组织体质好一些的战友帮助有困难的战友。给他们减轻负重,继而又掺扶前行。到了最后有个别战友就是架着跑完了全程。 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出汗较快,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是非常大。自带的一壶水,开始没有怎么喝。但是强行军一开始,水壶也就底朝天了。干渴与汗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只有这时候才知道水对人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要是在水里该多好啊!渴望水的心情有时忘记了脚下仍然在快速运动。 我们是炮兵有骡马,这时骡马帮了我们的大忙。有个别体质差的战友拉着马的尾巴,以减轻自身的能量消耗。有的扶着马鞍跟着军马跑,从而不至于掉队。 两个小时后,一声“原地休息”,战友们比多米诺骨牌还要迅速得多地倒下了。几乎就在“原地休息”传到耳朵的同时进行的。我当时听到“停止前进,原地休息”的命令后,往路基旁的斜坡上一滑就顺势倒下了。根本没有思考是否需要放下身上的背包。等到缓过劲来后,才慢慢地把背包放下来。 这时,公路两边都是横七竖八地躺着战友们。骡马站在路旁不停地甩着尾巴,打着响鼻。似乎在告诉战友们:胜利是属于勇敢顽强的人们。 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