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纪念馆在河西走廊大的有三处,分别在永昌、临泽(因为天黑了没去成据说规模也相当大)、和高台,这次大领导去的就是此篇介绍的高台的纪念馆,我们去时比大领导早一天,到达时看到纪念馆场地壮观,纪念碑高耸,翠柏围绕,武警礼兵在纪念碑前训练献花,主舘停展,立即预示到大领导要来,所以很遗憾仅看了第二展馆。看展览还时还发现一处人名错误,他们把郭天民打字成郭天明,真是不应该。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张掖市高台县,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反映西路军战斗历史的纪念馆。纪念馆园区建内有英雄雕塑、纪念碑、英烈公墓,可以来此祭奠先烈的忠魂。而展陈馆内详细全面的展示了西路军的革命历史,是学习了解西路军可歌可泣的战斗历史的红色旅游胜地。 景区是一座园区式建筑,既是纪念馆也是一座公园,同时还是革命先烈的烈士陵园。园区面积很大,长约400米,宽度将近200米,园内是开阔的广场,在广场上有英雄群雕、纪念碑、英烈公墓和展陈馆几个主要建筑,基本按照一条直线分布在进大门之后的中轴线上,可以一一参观。另外,园内种植了很多草坪和松柏树供游客散布,在草坪和树林之间有几座烈士纪念亭可以休憩,环境十分优美。 英雄群雕和纪念碑是进入大门后在广场上首先看到的建筑。群雕约有两层楼高,雕塑了七名紧靠在一起面向四方的红军战士,七名战士的姿势各不相同,有以当时的军长董振堂为原型的指挥员,有挥舞大刀的战斗员,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伤病员,营救红军的地方群众,抢救伤员的女卫生员,还有吹冲锋号的小号兵,纪念了当年西路军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战斗的精神。群雕背后是一座纪念碑,高约30米,正面是李先念书写的纪念词,背后有说明西路军历史的碑文。游客可以在此参观拍照。 位于纪念碑后面的是阵亡烈士的公墓,公墓里埋葬了当年牺牲在此地的3000多名红军将士,这些将士大多是在当年以少敌多惨烈的高台守卫战中牺牲的,建国后他们的尸首被静心寻找清理后埋葬在这里,其中包括著名将领董振堂等。走到这里时不妨为将士们鞠个躬或者默哀一下,祭奠当年为了革命理想而牺牲生命的英魂们。 位于园区最内侧的展陈馆是纪念馆园内的主体,纪念馆的大楼高约12米,像一座烽火台的造型,可以在外面拍照合影。走进馆内,有序厅、西渡黄河、策应河东、血战临高、石窝分兵、全力营救、忠心耿耿、光照千秋共八个主题展厅,各个展厅里有大量的照片、雕塑、革命文物的展示,还有视频展示和详细的说明介绍,细致全面的展示了西路军的战斗历史。西路军当年的战斗是我军历史上最为惨烈悲壮的战役之一,众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一定让你动容,并感慨于当年革命先烈们对信仰的忠诚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为纪念在高台英勇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红五军指战员,高台县人民群众自发倡议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地。195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建设高台烈士陵园(线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先后修建了烈士墓、烈士纪念堂、大门、围墙等基础设施。1957年高台烈士陵园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总面积四万多平方米。陵园大门门楣上镌刻有朱德总司令亲笔所题"烈士陵园",背面镌刻有郭沫若副委员长亲笔所题"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园内主要有烈士纪念堂、红五军阵亡将士公墓、董振堂、杨克明烈士纪念亭和战史陈列馆。1965年6月10日,又在公墓前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纪念碑。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路线错了,一切都错"的口号的指导下,陵园也受到了一些冲击,朱德总司令的题字、题词以及纪念堂的雕花等皆被割刮,一些实物、资料也被破坏、焚毁,几乎无人前来瞻仰。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革命烈士得以平反,高台烈士陵园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陵园面貌才逐步得到改观。先后修缮了烈士墓、大门,彩绘了纪念亭,铺衬了大小道路,新建了陈列室、喷泉,更新了围墙等。值得一提的是陵园的绿化效果,一临秋夏,陵园内彩亭、喷泉,幽邃曲径、绿树浓荫、肃穆清雅、引人入胜。每年县内外专程到烈士陵园瞻仰者达10万人次以上,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之五军、九军、三十军和总部直属部队21800多名将士,在甘肃靖远一带强渡黄河,出征河西走廊,由此揭开了西路军悲壮的历史。 西路军西渡黄河,孤军奋战。历经古浪、永昌、山丹等大小百次战斗,几乎无日不战。他们先是执行“宁夏战役”;继而担负“在河西创建革命根据地,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遭遇了六倍于己的蒋介石中央军以及“马步芳、马步青”地方军阀的“围剿”。最后,被迫放弃了在永昌、山丹建立根据地的战略设想,以第五军为前锋,继续向西挺进。 1937年1月1日,五军军长董振堂和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3800多名将士一举攻占高台县城。同时,西路军总指挥部、9军、30军也相继到达了沙河堡、倪家营子一线设防。 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连、北依合黎山,是红军西进的必经之路。县城是个大土围子,傍河南岸,建于明代,城墙高约10米,东西城门均有城楼,历来为河西重镇。 1月12日,马家军之马彪、马禄、韩起功等率骑、步兵2万多人,包围高台,切断了五军与抚彝红军的联系,并派出一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地区的红军主力。 战斗最先从孤立险要的城西北角开始,守城部队虽全力抵抗,视死如归,却无法阻挡马匪如潮的攻势,一周后,城西失守,守城部队无一生还;同时,城东也遭到马匪不分昼夜的轮番进攻,双方伤亡难以计数。5天后,城东失守。 经过多日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血战,五军的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非常大,部队的处境万分危急。董振堂深知死守下去,将更加险恶。他命令骑兵团在城北挖洞,做突围准备,当晚,骑兵团就在城北大佛寺后面的城墙下挖好了一个大洞,就等董振堂下令突围。 凌晨4时,正当董振堂组织部队突围时,突然接到政委黄超派人送给他的急信,大意是:“高台是打通国际通道的重要据点,总部命令坚守。” 随即,董振堂在城内的天主教堂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宣读了黄超的来信,命令:坚决守住高台,人在阵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此时,董振堂已下了必死的决心。 18日,敌人把城西关的民房院落打通,开始向城内涌动。此时,五军守城将士已多数血洒疆场,机关干部、战士、炊事员、马夫全部投入了战斗。弹药打光了,战士们就用大刀、石块等能拿到手的利器与凶悍的马匪展开搏斗,一些身负重伤的战士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或抱着敌人滚下城墙,场面极为惨烈。 20日清晨,敌人倾其全部,再次冲上城墙,守城的战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正当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原收编的300名民团哗变,打开城门,马匪像饿狼一样冲进了城内。 高台沦陷。董振堂率一部分人员,从东门沿城墙向东南角冲击,敌人的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胸穿过,他身体一晃,就从城墙滑了下去,鲜血已浸透了他的军衣,董振堂壮烈牺牲。 在此之前,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同警卫人员在坚守一地主大院时,已全部壮烈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