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塔位于张掖市有名的万寿寺内。查阅史料,万寿寺大约创建于北周,后在明永乐、清康熙年间均重修过,是张掖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地方志记载,古时万寿寺规模相当可观,内有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像,有五百罗汉,二十诸天,"以像呈丈六金身,千佛耸百尺高阁"。
木塔的来历,《重修万寿寺碑记》记曰:"释迦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千四百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甘州木塔其一也。"据《甘州府志》载,张掖木塔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尉迟敬德又奉敕监修。据说木塔初时有15层,塔下有一地窖,中心直立一根铁柱,下接底座,上承塔顶,若用力旋转铁柱,整座塔即可随之转动。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神奇,但由此亦可想象出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和高超技艺。 张掖木塔逾越千余年历史沧桑,因自然和战乱原因,曾几度遭毁,几度修复。清光绪年间,一场罕见的黑风遮天盖地横扫河西,竟把木塔摧倒,寺僧广佛邀集地方人士聚资,复将木塔重建起来。 现存的张掖木塔,为九级砖木结构,塔高33米,象征着九重之意。木塔一、二层为四面四角,三层以上变为每级八面八角,塔体向上逐层渐次缩小。各层外檐呈楼阁式回廊,八方飞角皆有砖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塔身内壁为砖砌,塔内有阶梯扶摇而上,可沿梯登至塔顶。各层的窗位置对称变换,窗上雕花刻饰,门楣砖雕横额。在最底一层,东西两面各辟一门,可由此门进入塔内,东门额为"登极乐天",西门额为"入三摩地"。第二层是东西假门,南北假窗,东门额为"西天正觉",西门额是"宝筏金绳"。第三层四面辟门,无窗。第四层东西辟门,无窗,东门有联"玲珑塔下祥光晃,紫金钵里千朵莲",横额"千佛明经";西门有联"九级浮图光闪烁,千层莲座镇金刹",横额"万法归空"。第五层东西辟门,南北假窗,东门有联"宝寺犹云中世界,高塔如静里乾坤",横额"西来妙意";西门有联"平安两字西方佛,清静三途上界仙",横额"甘泉福荫"。第六层四面辟门,无额无联。第七层东西辟门,南北月窗。第八层木围花栏,八面开阔,八角各并立红柱两根。第九层内中为井式塔顶,原悬有铜钟一口,每到苍烟暮蔼的黄昏,几杵疏钟,使得"钟声隐约在天际,四野皆闻",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扣白云"。因而,"木塔疏钟"成为有名的"甘州八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