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甘(Bagan)为缅甸的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著名的旅游胜地。蒲甘位于缅甸国境中部,在曼德勒西南145公里。流经缅甸中央的伊洛瓦底江的中游,坐落在伊洛瓦底河中游左岸,为缅族的中心地区。 蒲甘是缅甸的佛塔之都,据说全盛时有万余座,蒲甘市区保留着缅甸各个历史时期建造的众多佛塔、佛寺,城市的佛塔、佛寺建筑艺术是缅甸古老建筑艺术的缩影,体现了缅甸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缅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蒲甘经历沧桑岁月900多年,历史变迁和地震灾害已使它的昔日辉煌不再,但今天仍保留着的2000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正见证着历史,吸引着游人。漫步在约25平方公里的古城蒲甘,处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佛塔矗立在街头巷尾,真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蒲甘的佛塔和吴哥窟齐名,吴哥以宏伟外表下的精致雕刻闻名于世,蒲甘以万千佛塔的气势震撼人心。你可以在佛塔林中观看日落、坐着马车游览著名佛塔、坐着热气球俯瞰万千佛塔,或者踏上单车在佛塔群中肆意游荡。
1056年,小乘佛教成为蒲甘王国的主要宗教。据说,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三万名小乘佛教教徒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多人,他们带来了造塔的技术,推动了蒲甘长达两个世纪的造塔运动。有个故事说,当《三藏经》顺着伊洛瓦底河运至蒲甘时,阿奴律陀国王率众臣前往伊洛瓦底江边迎接,并自己下水将《三藏经》顶在头上游回岸,安放在一头象征国王权利的白象背上。白象托着《三藏经》在蒲甘茂密的森林里行走时,忽然双膝跪地,阿奴律陀国王认为这是佛祖显灵,就在此建造了蒲甘第一座金塔,从此蒲甘开始了延续数世纪的造塔运动。建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一种传统,无论是国王、僧侣还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个最大的善果。人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获得善果并非个人独享,而是也可以惠及众生。有一段古代的铭文写道:某人向寺院奉献了她的所有财产,牛群、土地和劳动力,她希望她由此获得的善果可以与她那个时代的国王、未来的国王、她的父母、子女以及所有生灵共享。蒲甘的无数佛塔来自国王、大臣、僧侣、平民……根据不同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以及审美趣味它们有着不同的风格。在造塔最狂热的时代,据西方学者研究,在蒲甘平原上,曾经屹立着一万三千座佛塔。而民间传说中的蒲甘,则被称为"四万宝塔之城",成为12世纪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如今,在荒凉的平原上,只剩下有2230座古塔和416所古庙。即使加上一些残存的遗迹,全部古迹也不过5000处左右。但比起"南朝四百八十寺"来,也还是非常惊人的。缅甸有句俗语叫做"多得像蒲甘的塔一样数不清",一座庙包括学生学习的地方、佛寺、水池和僧舍,规模庞大。我们看到一个古代的水池,面积有足球场那么大,黄色的条石砌的,水池里长满野草,那地方没有人动过,满地是木化石。直到今天,新的塔依然有人在建,只是没有古代那么辉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