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034|回复: 2

来自第一个军营大专班的报告 张吉明(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5-8-21 00:0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张吉明 发表于 2009-7-8 17: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爱的战友们:这是我大专班毕业后写的有关大专班的报告文学,是我在部队时的精品力作,基本能够代表的当时的水平,我是带着感情、充满激情用心认真写出来的,是我对部队培养我的真情回报,从没有发表过,现在奉献给战友们,请大家批评指正。

    来自第一个军营大专班的报告(一)

    (报告文学)

    张吉明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创举。
    伟大的创举壮美伟大的时代。
    云蒸霞蔚的共和国,每天都传递着振奋人心的信息,这些信息如灿烂的春花装点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
    那么,祖国的娇子——那些头顶红星的开拓者们,是如何追寻着时代的潮头,创造崭新的业绩呢?
    这里,我们向大家报告的就是在改革这一万紫千红的百花园里,开在军营最艳丽的一枝——南京大学哲学系某军干部专修科的感人事迹。

    序 曲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日
    在风景旖旎的江南,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某部大礼堂里,南京大学哲学专修科某军干部班毕业典礼正在进行。立体声扩音器里播放出激昂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仪鼓咚咚,军号声声,鞭炮齐鸣。
    南京大学副校长余绍裔在热烈的掌声中首先致热情洋溢的贺词。他说:实践证明,把大学办到部队,把知识送进军营,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造。两年来,这个班的学员通过刻苦学习,打下了较坚实的理论基础:零碎的知识系统了;肤浅的知识深化了,不懂的知识学会了;错误的认识纠正了。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所学的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部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经过严格的写作锻炼,文字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两年时间,全班学员共写作文470篇,论文106篇,调查报告188篇,有26篇新闻报道、文章、文学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我们南大的领导和老师们一致认为,这班学生理论底子厚,实际工作能力强,冒尖的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其他达到大学专修科毕业水平,是一批质量可靠的人才!……
    “哗——”余副校长的讲话被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打断。
    “两年来,我们完成了一千八百课时的授课计划,开设了二十四门课程,其中十二门专业基础课考试平均成绩达到八十五分,所有课程考试平均成绩达八十三点七分。92名学员除一名因病住院脱课超过三个月,按学籍管理条例办理休学手续外,91名学员全部合格,准予毕业!”
    当学生代表从余副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不,那是91名学员心潮汹涌澎湃的涛声,是与会全体指战员尊重知识发自内心的欢呼声,是整个部队对我们时代的赞颂!
    这个班是我军科学文化教育园地里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是我军改革创新前进道路上的一列特别快车,是我军现代化交响乐中一组高昂的音符,她标志着全军第一个军营大专班的圆满成功!
    大专班的91名学员,通过两年来的刻苦学习,经过党和祖国的检验,拿到了红彤彤的毕业证书,成为全野战军军营内第一批大学生。他们没有辜负战友的重托,没有辜负首长的厚望,把军人新的光荣写在鲜红的军旗上。他们今天是赳赳武夫,又是翩翩文人;明天可能成为威武的将军,也可能成为渊博的学者。幸福的今天,灿烂的明天,令人欢欣,令人振奋。然而,此时此刻他们,他们的老师,他们的首长,谁也不会忘记开垦,耕耘的昨天。

    第一章
    弄潮儿当涛头立



    ——开拓者之歌


    我们国家在世界上人最多,然而,四化建设中最最缺少的却是“人”!
    多么不可思议,而又确确实实。
    人才,人才!工业在呼唤人才,农业在呼唤人才,部队在呼唤人才。人才强国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第一个军营大专班就是这一主旋律中激昂的一章。她首先在某军诞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大量的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了道路。
    世界的发展是一种合力,整个办大专班的过程也是一个种合力,是交响乐,奏鸣曲,只要其中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然而,这个军和南京大学从军内到军外,从下到上经历了那么多环节,竟然神奇地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可见,我们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是朝气蓬勃、开拓进取充满希望的,他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中华腾飞而不约而同地走向通往科学的道路。同时说明了,提高军队干部科学文化水平是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1、他在时代的接力赛中冲刺,一个漂亮的传递接力棒的动作创造了奇迹
    “空哐、空哐”列车在风景绮丽的杭嘉湖平原上疾驰。
    这是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底,党的十二大已召开过三个月的时候。胡耀帮、邓小平发出的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伟大号召,犹如甘露琼浆滋润着神州大地,似乎春天已早到了江南。
    在清爽的车厢中段,临窗坐着一位年近半百,精神矍铄而微胖的军人,一身崭新的绿军装烫贴合体,鲜红的帽徽领章熠熠闪光,军帽下宽宽的前额显示着他的睿智,弯弯的浓眉标志着他的宽厚,双眼皮的大眼睛,闪烁着亲切和蔼而聪颖的光芒,他就是某师政治部副主任李海门同志。这次是他带领全师一百多名干部参加南京军区在某师召开培养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的。
    李副主任是四八年入伍的老同志,自六五年任师宣传科长至今,他先后任军文化处长、宣传处长,是该军有名的“老秀才”“材料通”。二十年来,经他手培养的“笔杆子”少说也有一个“连”。有的在《解放军报》当编辑、记者,有到军区机关、报社和地方有、地区党政机关、报社工作,有的已走上师的领导岗位,可以说桃李芬芳,而他至今还在做着铺路石的工作。
    五十岁在地方也许正是舒怀大干,大展宏图的时期,然而在部队这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里却显得“老”了。但他不断地吸收到他大脑里的新知识一直象青春的鲜血一样在他的全身奔流,使他的思想始终是那样年轻,充满着朝气。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勤于调查,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思维敏捷。那宽宽的额头里充满着电光石火,随时都可以闪出绚丽璀璨的思想火花。
    处处留心皆学问。李副主任是个有心人,他的脑海里,问号经常结成网,然而他总是用智慧的力把一个个问号拉直变为惊叹号,找到满意的答案。这位五十年代在西安政治学校曾立功的优等生,深知科学文化知识是腾飞的翅膀。80年初他就在师党委会上提出把文化教育作为加强部队建设的突破口,九月他在军召开的政工会上发言指出:战士已由“汗水兵”变成了“墨水兵”,干部的智力结构必须相应地由“经验型”转变为“知识型”。
    此时,一大串问号又在他的脑海里旋转:
    为什么有的干部三天的会议精神,三分钟就传达完,曰:一个字“干”?
    为什么有的人武断地说,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就是听化(话)?
    为什么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兵难带?
    ……
    这些问号集中反映了干部的政治水平低,思想理论水平低,业务水平低,领导水平低,关键是文化水平低。文化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文化提高了,那“四低”也会迅即提高。
    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他,干部没有科学文化方面的追求,不把钻研新知识作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那么就会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滋生邪门歪道,不正之风。领导干部表现为思想保守,心胸狭隘,热衷于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拉拉扯扯,基层干部则不为工作建树政绩,但求与领导关系亲密。
    八十年代的战士,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崇尚知识,服从真理,肚里没墨水,手中无真理,单靠官大,滥用职权去训人,哄人的方法带兵,自然要碰得头破血流。无数事实说明,不是战士不听话,而是干部水平低。
    “知识就是力量。”他那善于联想的长翼又翱翔在本军历史的长廊:
    老政委颜金生十三岁参加红军长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文化高,水平高,文武双全,深受指战员爱戴。
    战争的烈火压不住学文化的热情。在朝鲜战场上,本师的一个团成为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脱盲团”,政治处主任专程到北京汇报,受到总部首长赞扬。

    [url]  z z z
    匿名  发表于 2009-7-8 19:53:11
    李海門是师报道组创始人,是最受人敬重的师長o前年我去拜望老首长,思维还是那样敏捷,令人钦佩

    138203138203 138203 [/img] ξζ ξζ ξ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3-24 21:11
  • 签到天数: 7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陈学义 发表于 2009-7-8 20: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之门 博大纳百川

    138079138079 138079 [/img]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15 08:00 , Processed in 0.0571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