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中秋晚会在苏州举办。舞台灯光和布景美轮美奂,苏州园林、小桥流水、评弹、昆曲,苏州的一切特色,尽在舞台上精彩呈现。 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我的思绪飞跃到四十年前,初识苏州的那一刻。 所有最美好的记忆,都始于军旅生涯。那年,我们三个女兵,被派往苏州的几个药厂学习。 下了火车,我们直奔古运河畔的一家药厂,当晚就住在工厂的的招待所,所谓招待所,是一座小楼上的阁楼,下面是厂部办公的地方。 小楼临河而筑,入夜,凭窗望去,古运河灯火阑珊,映着暗夜里矗立着的桅杆,还有那不停地驶过的船。汽笛声突然响起,浑厚而低沉,又渐渐消散,弥漫在河面和岸边,留下余音袅袅,悠长而淡远。 早餐时分,厂里的人通知我们下楼吃点心,三个来自北方的女兵面面相觑,哦?苏州的早餐是吃糕点?点心端上来,原来是烧饼和油条及豆浆,原来,苏州人把这些面食称作点心的。 饭后,按照指点,我们乘公交车到了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的路口,厂里的工作人员骑自行车赶到与我们回合,然后一同赶往另一家工厂——苏州第一制药厂学习。运河边的这家工厂是我们的联系和介绍单位。 那时的苏州,基本上还保留着古城原貌,窄窄的街道、石板铺路的巷子、三步一河,五步一桥,房屋前面建在陆地,临街而居,房屋后面建在水中,枕河而眠。层层石阶,径直下到河水边。年轻的女子,端着盆拾级而下,在小河里撒开花衣,慢慢搓洗,临河的木窗棂上,晾着几件粉红的、水蓝的衣衫。秀美的少妇,拎着菜篮、米篮走下石阶,仔细地洗着,准备着一家人的餐。夕阳西下,水面闪着金色的光,小河里,乡下的大嫂摇着船,驶过那弯弯的小桥,穿过那半月形的桥洞,载着城里购买的林林总总,慢慢摇向那小河的远方…… 就这样,我们每天穿行于水巷小桥中,然后穿上白大褂,在实验室里进入化学的世界。古老和现代,就这样时光交错,流连于我们青春的天和地。 苏州不光有桥和水,还有美人。苏州姑娘的美,不是牡丹蓦然绽放的惊艳和华丽,而是茉莉悄然花开的清丽与芬芳,那时她们流行上穿白色短袖衬衫,下穿湖蓝色百褶膝上短裙,吴侬软语,温婉秀丽,与美丽的古城相得益彰。 其实,那时苏州的景致,处处都是现在的同里、西塘、周庄。 若干年后,再回这座古城,已经再也不是当年的模样。莫非传统和发展,只有一个选项? 时光如流水,青春不再、梦中姑苏也已不再。不变的只有窗外那中秋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