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无意间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到已经发黄了的电影放映人员合格证,颁发单位是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编号:002752,时间是一九八二年十月。望着这本发黄的合格证,想了想自己过去在部队放映解放103型双台电影机,站在广场中间,一个人手握着双台电影机的开关,四周的人都注视着我,身感自己从事的职业是多么地崇高。电影机镜头发出的光,照射着影幕上,寂静的广场,只能看到人头攒动。那个年代,文化和娱乐生活匮乏,只能靠电影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乐趣。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时光令我在部队是最美好的时光。 我到部队后,被分到基层锻炼了将近一年时间,很快就被选调到电影组从事放映工作。按照现在的人说法,电影组放映员一定要有文化内涵,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党委研究决定,从多名优秀战士中,挑选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战士,经过细致的考察,只有我一人被选中到电影组工作。说是电影组,其实只有我一人。一九八0年十二月电影组颜大卫超前转业了,只剩下最后一名杨姓的河南老放映员也要复员了,在他临复员的当天晚上用16毫米电影机放了一场电影。那时他的心情很不好,部队又留不下来,也没有时间和我交流。傍晚时,我注视着他将绳子抛向银幕架子上,三下五除二把银幕捆的非常牢固;放映时,仔细地看他放映的每个动作,比如说,装映片的流动手法,扭动电影机的开关,这一切都牢牢地脑海里。电影放映结束后,他对我说了句,“电影组以后就靠你了,我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他和我作了个简单的交接,郁闷地和我告别了。顿时,我一下子被这付重担压闷了,我又如何去摆弄着未来的“新伙伴”—电影机?夜晚,我一个人来到机房,架起了电影机,插上电源、喇叭,用旧映片来做试验,声音、图像都出现在我的面前,一直等到映片放完。心中的喜悦无法比喻,自言自语地说自己,哎,我这个人确实不笨,挺聪明的。 那个年代,丹阳湖农垦部队约有上千人,周围的农村乡镇有好几万,文化生活单调,除了电影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没有其他的娱乐生活。一开始,去南京军区电影工作站拿电影片子,先从釜山坐到小丹阳,再转到江苏的客车到南京中华门,再转市内的公共汽车到军区小营下,进入电影工作站后,人家给什么影片就拿什么影片,根本没有挑剔的余地。拿到影片后,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好几千人都在湖边的广场上等着我放电影。有时赶不上回丹阳湖釜山的汽车,就在小丹阳的邮局打电话,让农场派车来接,这就是当时丹阳湖跑影片。渐渐地和电影工作站的张站长、发行人员搞熟了,他们也给布置了任务,好片子首先给我拿,但必须每周给政治部、司令部、后勤部农场、梅上696医院(后来改为安徽武警医院)放一场电影,任务加重了,只要看见每个指战员和老百姓看电影高兴的样子,自己也没有累的感觉。长时间地放映,自己总觉得16毫米的影片,要么断片,要么自然,有时候在黑灯瞎火的广场中间用胶水接影片,有的时候丹阳湖还经常停电,又要把10安培发电机拉转,发电。一系列的差错,严重影响指战员和老百姓观看电影的心趣。 这年年底,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将野外移动16毫米的电影机更换成解放103型电影机,全套新家伙,场部派政工股长高昌庭和我一起到电影工作站领取。回来后,我和高股长把电源插上后,让新电影机空转,仔细地观看传动部分的经齿轮、链轮、齿皮带、涡轮涡杆等传递给输片部分;接着将影片放在输片部分,标准电影移动速度是24格/秒,但影片放出后,就是不规则,影片上下跑动,后来发现,影片的齿口没有压紧,造成了影片和声音不同步,问题找到,新的电影机的放映就不成问题了。这个时候,各类的好影片层出不穷,我只能拿到乙类影片,(刚出来的影片是甲类,没有一点划伤)。因为我没有解放103型电影放映人员合格证,按照现在的话说,郁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拿到了解放103型电影放映人员合格证。记得我第一次拿到甲类影片是:《少林寺》,当时,国内还未公影,当晚的丹阳湖周边火爆程度,一直延伸到花津、新市等周围乡村,影片放完后,副场长闫文年接到606医院的请求,让我给梅山696医院再放映一场,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不约而同地跟着汽车往梅山方向跑,还想看第二场。这种当年渴望文化生活的场面,现在恐怕是找不到了。第二天,政委马聚良、场长徐俊哲找到我说:“小蒋干的不错,继续多拿些好的影片,年底给你嘉奖”。“我们丹阳湖有的是酒、有的是鱼,电影工作站你给他们送点去,拿点好影片,让广大指战员们多看一些影片”。虽然,这些都是很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放映工作。我粗略地算了一下,三年时间里共放映电影576场次电影,荣获团嘉奖3次,营嘉奖1次。 虽然我在小小的电影组,一待就是3个年头。露天电影的放映,不仅给广大指战员们送去精神食粮,也给当地的老百姓带去了无穷的乐趣。在丹阳湖边,在梅山脚下,在当涂县城,都知道丹阳湖电影组的魅力是多么地诱人.
[url] C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