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人忙新成一文,拿来充数。 家有大爱成传奇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和万事兴”这两句话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家庭和睦的不易和重要,而被多次评为“五好文明家庭”的崔利娟一家却做得相当不错。 一、车祸之后 家有大爱成传奇 八年前的十一月的一天,素以孝顺出名的利娟准备走娘家,去看看年迈的父母。因为她自己在买礼物也给婆婆买了一份,临行前就先到婆婆处送给她。当满心喜欢的婆婆送利娟出门时,不意天降横祸:一辆速度疯狂的摩托车撞到利娟,人被撞飞十几米远,导致十七处骨折、脾脏破裂并切除。 出事之后,婆婆在大家的劝解下,才不天天守在医院了。可在后来,在媳妇住院的半年时间里,一直是隔一天就乘车去看望孝顺贤惠的媳妇,还时不时地变着花样做点好吃的送来。久久卧床的媳妇胃口不好,吃饭也自然挑剔一些,婆婆带来的东西尽管吃着不是那么可口,但为了不负婆婆的一片苦心,就装出好吃的样子哄婆婆高兴。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个家庭婆媳互相体贴,互相关照在此有了确切的诠释。 嫂子出了车祸后,在县城做生意的妹妹天天坚持来县医院照顾。白天有空白天来,白天忙了晚上来,反正是天天不间断。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至于老公就更不用提了,用“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等词汇来概括也显得苍白无力。半年来他总是伏在病床边、躺在地板上和衣而睡,还得对外联系医生专家,对内端茶喂药,尽管有那么多温暖亲情的陪伴,但夫妻情深的他心疼妻子,再加上这般忙里忙外地辛苦,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但他看看逐渐恢复的妻子,觉得是老天的眷顾,这眷顾使他的辛苦照料得到了回报。他把这个意思欣慰地说给了人们。有人告诉他说,“这个老天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他听到这话时,有所感悟地点点头。是的,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 出事之后,弟弟娶了新媳妇。弟媳在车祸发生前已与嫂子有所接触,嫂子的热情大度、重情重义给她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不幸发生后,当时在县城给亲戚家食堂帮忙的弟媳天天嫂子那里跑,并且总是不忘带上热烩面、热烩菜等可口吃食。病房的人都说,这妯娌俩关系还真是少见。 更叫人称道的是,弟媳过门的第一天,弟媳就把自己的一千多元“磕头礼”全部送到嫂子的病床前,嘱咐嫂子安心养病,不用担心经济问题,一切都有大家哩。 围绕这起车祸而这些发生在婆媳间、妯娌间、姑嫂间、夫妻间的动人故事,也是这个美丽家庭的具体外化,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和表现是美丽底蕴的折射,这些凡人小事却伟大得感人肺腑、动人心魄,叫人铭记。 新媳妇说得好!“一切都有大家哩”。事实也是这样,这次车祸发生后,是相留村的乡亲们的真心相助才使得利娟一家度过了难关。 利娟一家人古道热肠,有求必应,对人热诚实在,落下了好人缘。 婆婆手巧,人也好央。几十年来,谁家要蒸讲究的花儿馍、小孩的衣帽、时髦的串珠门帘、拼图块门帘等等,都少不了她。 老公曾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道德模范”。早年当过教师、干过裁缝、每当遇到写写画画、裁裁剪剪的事,他是有求必应,重操旧业尽义务。当司仪时,细致周到,尽心尽力。谁家有了红白大事,只要他到,主家就非常省心,况且还能“免费使用”。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正是因为利娟一家平时的热情无私,正是这个家庭的好家教家风引起的一系列大爱旋风,使得突遭奇祸的利娟一家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及时的、持续的补给。 这次利娟出了大事,谁家都疼在心里、挂在心上。全村200多家一家不漏地都去医院看望慰问、送钱送物,有很多人还不止一次。有几个上了年纪并且家境不好的老人,也设法带了点东西去表示心意。这种前所未有的场面,的确让人感动,成了传奇而传遍三里五村,成了一个党员家庭的为民办事、为党争光的佳话。 利娟的病神奇迹般地好了,许多人都担心生活难以自理的她终于能撂下双拐料理一般家务了。这不仅仅是药物的作用,这与乡邻们的关爱、亲人们的呵护、丈夫的真情投入是分不开的。 二、 和睦相处 不用清官断家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大概是说家务事多是血缘关系亲近的家庭成员因财产纠纷而反目成仇,别人没法按常理去调解。为此留下了说“亲兄弟,明算账” 、“亲是亲,财帛分”的古训,以免出现“难断的家务事”。可崔利娟的一家却没什么可断的家务事。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兄弟情深是这家人的支点。兄弟之间相处融洽,遇到好处你推我让,碰到困难互相支持。老三要干小吃店,老大尽管供着两个学生上学,开销紧张,还是设法筹措了钱支持兄弟创业。老大的儿子办饭店,两个兄弟不等开腔就拿来几万块,还会时不时地主动询问资金周转情况,以便随时再助一臂之力。他们对“亲是亲,财帛分”的意思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兄弟之间尽管血缘关系很亲,但会因为争夺“财帛”导致分隔疏远,所以兄弟间只有在金钱开销上不能斤斤计较,才能亲密无间。 (二)、孝顺老人是这家人的特点。这一大家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足。弟兄三人还有很多大事诸如儿女成家、孩子深造等还没办,但他们认为这些大事也不算事,孝敬老人才是大事,他们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比如说,给老人添置衣服,弟兄们也不互相商量,结果衣服多得老人根本就穿不完。每次买来衣服时,老人总是打开箱子让孩子看她的新衣服,再三劝阻不让孩子们乱花钱,还埋怨他们不会计划。 怎么解决呢?给他们分分工吧,又觉着有了这么多衣服了,不必要;不分吧,又恐怕再添得没节制。而孩子们又不想让老人管这些,唯恐一限制就失去了自己孝顺的机会。这都是因为有个好家风的滋润营养的结果啊! 再如,每年给老人过生日,从来不存在凑钱和算账问题,你有情我有意,都是争着打发钱,有几次还出现了还没上菜就结过账了的现象。 “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在这个家庭里也有着新解。利娟婆家有个妹妹,因为在“三尺门里”的良好影响,乖巧懂事,在利娟进到婆家门里之后,妹妹与嫂子相处得也十分融洽,是个好闺女。出嫁后,也是个好媳妇,良好的家风得以传承,受到“三尺门外”婆家村子的一致好评,由于表现出色,还曾担任过县人大代表。自己娘家有啥事,妹妹也争着和大家一起分担,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既管三尺门里,也管三尺门外。 弟弟妹妹们的出色表现,作为老大的利娟夫妇心里自然高兴,但他们同时也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能给老人做点什么呢?看来老人的吃穿不愁,那就搞点时髦点的孝敬吧。经过俩人的一番密谋,决定陪七十多岁的老人到北京旅游。老太太听说去北京,能看看毛主席和天安门,这事当然好了。尽管儿子忙由媳妇利娟陪着去了,但老太太心里头的美滋滋劲儿却是一点也没受影响。 (三)、妯娌亲密是这家人的亮点。 老话讲,“亲兄弟,仇妯娌”。兄弟之间啥事好说,而妯娌们就不好办了。可是这家的妯娌却处得叫人羡慕不已。大嫂利娟和小弟妹年龄相差20多岁,照理说在思想认识、生活习惯等方面会有较大的不同,但这妯娌俩却未因此而有隔膜,反而相处得很融洽。 嫂子以自己的阅历和老练去指导年轻而率直的弟媳,弟媳则用自己的朝气与新潮去感染老道、朴实的嫂子。她们用率真、实诚去善待对方,并处理好家庭事务,建立起令邻居及其他村民羡慕的好家庭。 弟媳进门不到三年时间,公爹去世。当时弟媳她们小两口在外打工,而嫂子作为家中的老大内当家,不等不靠。自己掏钱为老人付住院费,在老人病重中主动为老人置办后事所需的衣物等丧葬用品,办完丧事也不让算账。在弟媳将估摸着该付钱数掏给嫂子时,嫂子非常生气,批评弟媳外气。“咱妯娌俩分啥你我哩?你对我的好我记得清着哩。老人的事是我们的事。是我的事,也是你的事,可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两人为此争执不下,推让半天,还惊动了邻居。一问原委,哦—— !原来不是吵架啊。“这妯娌俩真少见”,经邻居出外一宣传,这妯娌俩更叫人佩服了。 俩人的关系密切,对家庭自然有莫大的好处。弟媳为人直爽率真,有时说话间无意会形成对心细、讲究的婆婆的“伤害”,难免会因此产生一点小摩擦。此时信服大儿媳的婆婆会来给利娟说,利娟熟知老人的心性脾气,利用对自己的信赖而对老人进行劝导,对弟媳则是讲自己的体会,讲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起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使双方互相理解,最终达到谅解,不用去请“清官”来断自己的家务事。 三、温馨亲情 悄然惠及大家庭 一个家庭,有老有少,年龄悬殊,性格各异,但能和平共处、和衷共济,是因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一颗真善美的心,对家庭的任何一员都倾注着自己的亲情与热爱。心相通,目标同,家庭自然鱼水情深,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弟媳与婆婆在一起住,俩妯娌住处相距好几百米远,但路远隔不断亲情。嫂子一旦有啥改样饭,都会端着送去,让都尝尝。实际上也没啥稀罕的东西,但嫂子的心意到这儿了,谁也没办法。这样的事儿每星期都会有上一两次。弟媳觉得嫂子因车祸留下腿上的毛病行走不便,尽管嫂子不叫她搀扶,可每回都是陪着嫂子回来。有时因弟媳抱着孩子不方便,但仍不听嫂子的劝阻,坚持陪送。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确实叫人感动。 家庭成员中还有一个大家共同关注、呵护的对象——没有妈妈的侄子。侄子的妈妈早年离去,为不使侄子缺失母爱,妯娌俩都不仅从生活上关心这已十来岁的侄子,在精神上总给侄子非凡的温暖,以特有的母爱给这无助的孩子心灵以充分的慰藉。所以侄子在她们面前无拘无束、亲热无比。 妯娌俩还有互相关注的家庭对象——才几岁的小家伙,弟媳的儿子和嫂子的外孙。弟媳给孩子织毛衣、买衣服总是双份,多的那份给外孙。嫂子买玩具、买吃食也是总给小侄子准备一套。该打疫苗了,该注意加衣保暖了,妯娌俩通电话提醒对方的小家伙。这才真是声声叮咛都是情呀。 作为十分年轻的弟媳,对嫂子家的大学生则更是上心,两个人见面总是说不完的话。大学的新鲜事侄女也总愿给婶婶絮叨,婶婶更是对侄女惦记得很,利用会玩电脑的优势,经常与侄女视频聊天,进行关心鼓励,总教育她好好成才,成好人才,为家中的小弟妹们带个好头。这年纪轻轻的小婶婶时常关心家庭的百年大计,也确实令这大学生侄女低首心折。不仅如此,小婶婶给家里的大学生又是买新潮衣服,又是资助学费,这样的无微不至关怀也让侄女深受教育,备感家庭的温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来就懂事的大学生一旦放假回家,就主动辅导小兄弟、外甥作业,帮家人忙这忙那,没有现在一般孩子的娇气。毕业后,为帮弟弟创业,不计得失,主动参与,不怕脏不怕累协助搞好饭店的兴办,以致错失了应聘的最佳机会。但她不后悔,她不是忘记了这次机会,而是认为弟弟正处在创业的关键时刻,她不能撤退。 利娟的儿子懂摄影、能开车,尽管几次创业没有成功,但从不气馁。近来开了一个饭店,三番五次到外地考察学习,回家后潜心钻研,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大型凉皮机的操作和凉皮的配料技术,使得新开的饭店有了特色和起色。村里一个轻易不夸人的能人对年轻人竟有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夸个不停。 而作为利娟的大女儿也颇表现不俗。作为教师的她,在学校十几年来一直是先进工作者,在婆家能尽到做儿媳的责任,最不简单的是,能和外人认为难打交道的婆婆和睦相处。因此,引来别人的羡慕,常把雯雯引为榜样教育自己的相关亲人。她时常带着自己的一家回父母这里生活,给奶奶和父母带来更为浓郁的天伦之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利娟一家人就是用自身无言的大爱,在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同时,感染了熏陶了家庭的其他成员思想得到升华,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正是这环境净化了思想、陶冶了情操,形成了良好的家教家风,从而成为了一个值得人们尊敬和羡慕的家庭,在悄悄地向四周转播着她的正能量。 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138651138651 138651 [/img] Щ Щ 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