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驱车海边进渔村 回到平阳中学后已经是晚上掌灯时分,炊事员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晚餐。吃过晚饭大家都很快进入了梦乡,以缓解一天爬山的劳累。更重要的是明天还要前往更远一些的地方去勘察地形,必须以饱满的精力迎接新的勘察任务。 平阳离海边不远,这里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尽管时置盛夏天气炎热,但是晚上的海风徐徐吹来拂去了空气中的高温,让我们能够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清晨,校园内的鸟鸣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大家一边洗漱一边享受这校园特殊的交响曲,无不赞叹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真正是鸟语花香如同身历仙境一般。 早餐后,我们按计划出发了。这天我们要到苍南地区去勘察,由于离平阳比较远,李团长决定到勘察的地点去住宿,把另外两个点勘察任务完成后,再返回平阳。这样不仅可以压缩勘察的时间,而且也可以减少来回路途的奔波之苦。 这天又是一个艳阳天,出发时已经是红日东升,预示着这天仍然是高温天气。好在我们是乘车前往,由于浙南沿海没有正式的公路,汽车只好行驶在乡间大道上。但是沿海地形复杂,多为人行小道,能够通行汽车的道路比较少,大道自然也就随着地形变化而改变。本来直线距离没有多远,但是由于道路的问题不得不多转一大圈,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因此本来上午就可以到达的,结果到下午一时才到。我们的目的地不仅是个小小的集镇,而且还是一个渔村,村边就是一个好大的渔港。 我们来到渔村小学,正好学校放假,我们就借宿在小学的教室里。小学的领导见我们都是从内地来到沿海的,便主动向我们推荐渔港的特产海鲜。由于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便让渔民给我们送来了一条鳗鱼。渔民告诉我们:“鳗鱼是海上四种上等海鱼之一,鱼肉鲜嫩可口。”我们长期生活在内陆,对于海鱼很少看到,大家都觉得新鲜,于是都跑到伙房去看。只见一个洗澡的木盆内盘旋着一条像蛇一样的东西,没有鱼鳞,全身呈黑色。有些象我们家乡的鳝鱼,但是比鳝鱼大得多。给我们送鱼的渔民给我们介绍,鳗鱼营养价值较高,因而普遍受到沿海渔民的青睐。 这天午饭后,我们没有勘察地形,而是让大家看看渔村的情况,顺便了解住地的风土人情,以便将来部队来到这里因不了解当地风俗而影响军民关系。 这个地方说是集镇,到不如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渔村。全镇大约有七八十户人家,都是以打鱼为生,靠赶海讨生活。通常是男人出海捕鱼,妇女和老人在家操持家务。有的也种些蔬菜和简单的庄稼,以补贴家中生活所需。渔村紧靠着一个比较大的渔港,港湾里常年都停泊着大大小小的渔船,岸边上的支架上还凉晒着许多下海捕捞的渔网。从老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里渔村特有的景象。 我们跟着李团长来到海边的交易场所,那里是海产品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海鲜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这此从内地来的人根本分还清是什么鱼,不要说吃过,有的鱼连见也没有见过。不仅有新鲜的活蹦乱跳的海鱼刚刚从船上搬下来的,而且也有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的干货。像干鱼、干虾、海蜊子等,由于许多鱼我们都根本没有见过,也就无法知道它们的名称。看到这些丰富的海产品,我们都好像刘佬佬进了大观园,感到新鲜、新奇和新颖。 正当我们看得出神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摊位上摆着几只又大又红的螃蟹,我们内地的河蟹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我们好奇地问老板,他告诉我们这螃蟹是煮熟了的,买来就可以吃。一问价格一元钱一只。1976年的一元钱可不便宜,猪肉才卖八角钱一斤。加上我们没有吃过螃蟹,大家都敬而远之。只有李团长出身于海边,他对这海蟹是情有独钟。他买了两只,准备晚上美美地用螃蟹下酒。我们大家只是对干虾有些兴趣,准备返回的时候来上一些。 我们转到渔港时,看到这个渔港是利用天然的地形而建的。渔港靠大海一侧是一个延伸出去的半岛,与陆地之间形成了一个海湾。就是这个延伸出去的半岛,把大海扑过来的海浪挡住,半岛的顶端与陆地形成一个入口,而港湾却像一个葫芦的肚子一样。遇到海上有大风大浪,渔船都依靠在这里葫芦的肚皮里面,再大的风浪也不会影响到港湾里面的船只。看到这里,让我们不得不佩服渔民们的智慧与勤奋。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二日
138510138510 138510 [/img] ホ ホ 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