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6933|回复: 52

屈原的故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13: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作凯 于 2016-6-6 19:36 编辑 <br /><br />                                           屈原的故亊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笫一位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今湖北秭归),卒于公元前278年。据《史记》,“屈原是楚怀王时之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亊,以出号令;出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他主张明法度,举贤能,改革政治,联六国抗秦国,提倡“美政”,遭上官大人们的嫉妒和抵毁,在楚怀王面前俳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釆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陵阳(今安微九华山)九年。屈原虽被流放,仍心系国家。后来屈原流放到沅湘后,看到民间祭祀的歌舞之乐,他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创作了一套新的歌辞《九歌》。这組诗歌实质是屈原美政理想破灭后,借当地民间祭祀天地的祭歌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悲苦,
    怀抱爱国理想:
       “世间皆浊唯我独清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亦”
         公元前278年秦破楚后,屈原爱国理想破灭,对前途绝望。虽有报国心,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楚亡当天(五月五日),屈原独自一人披散着头发沿着汨罗江,边走边吟唱,臉色憔悴。一路过渔夫看见就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这里?”屈原说:“全世浊却只有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夫说;“聪明人,不被亊物所拘束,而能够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堆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旳节操志向,却使自已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则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让高尚纯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漁夫走后,屈原写下《怀沙》赋,便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老百姓听到恶耗后,争先恐后来打捞屈原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入江中喂鱼吓,以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咬伤。向江中拨雄黄酒祭屈原。用菖蒲或艾草抠邪恶。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定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干节,使忠君爱国的屈原活在人民心中。
    (附我画的《屈原九歌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战友网

    x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13-6-10 14: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是楚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的典范。

    138613"><link href="http://138613/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138613 [/img] Μ Μ 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14: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是楚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的典范。[/quote]
    屈原的品德和节操难能可贵,值得人们纪念!

    138075138075 138075 [/img] ㄒ ㄒ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9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13-6-10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的品德和节操难能可贵,值得人们纪念![/quote]
    确实如此。

    138190138190 138190 [/img] r r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00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6-10 16: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13-6-10 16:22 编辑

    老胡只解释了吃粽子的来历,还没有说清划龙船的来历。那划龙船又是怎么行成的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1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作凯 于 2014-5-31 00:26 编辑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6-10 16:20
    老胡只解释了吃粽子的来历,还没有说清划龙船的来历。那划龙船又是怎么行成的呢?

            实际上半仙什么都知道,故意要我告之。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逄雨天,湖面上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小舟一齐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常荡舟江河之上。久而久之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该用户从未签到

    黄爱谋 发表于 2013-6-10 17: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爱谋 于 2013-6-10 17:56 编辑

    听君一席 ¨释¨,胜读十年书!因我读了十年书,也不晓得为么事要划龙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18: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作凯 于 2014-5-31 00:27 编辑
    黄爱谋 发表于 2013-6-10 17:47
    听君一席 ¨释¨,胜读十年书!因我读了十年书,也不晓得为么事要划龙舟。

    为什么五月五划龙舟呢?必然与救屈原和思念屈原有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3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00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6-10 19: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13-6-10 19:58 编辑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17:09
    实际上半仙什么都知道,故意要我告之。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


    这个解释还不能算圆满。这屈原同志是我们湖北的,湖北人纪念屈原是算情理之中,汩罗江在湖南,湖南人纪念屈原也说得过去,那么,为什么一些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家也过端午节,划龙船呢?更有甚者,韩国说这端午节起源于韩国,还向联合申遗,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9-18 21:41
  • 签到天数: 173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王元春 发表于 2013-6-10 21: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知道湖北战国时期属楚国,故而有楚剧,小时候听老人讲,我的家乡曾是乌江的一个码头(项羽自刎的乌江),叫许家洲,现在还是这个名,由于时间变迁,乌江也被埋于地底下了,不过这是传说,未经考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汤从海 发表于 2013-6-10 21: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记念屈原很有意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22: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作凯 于 2014-6-1 16:27 编辑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6-10 19:50
    这个解释还不能算圆满。这屈原同志是我们湖北的,湖北人纪念屈原是算情理之中,汩罗江在湖南,湖南人纪 ...

          韩国的端午节早在2005年就在联合国申遗成功,但和中国的端午风俗完全不一样(吃粽子,划龙舟等韩国端午祭中沒有),韩国叫江陵端午祭,是一个叫江陵的城市的祭日,后成全韩传统祭日。有人说韩国抢了我们的端午节,再以同样的名称申遗是不行的。这只能怪中国相关文化部门的无能,沒有想到传统文化品牌的注冊和保护,值得反省和吸取教训。毕竞文化是不管宗主国的,不能说英语属于英国。像汉字在日本也成了日本文化的基石,汉字不再完全属于中国一样。所以,我们要从骨子里尊重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呀!
           划龙舟,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随着华人.华侨遍布全世界,特别是朝韩.日本.东南亚诸国在历史上华人华侨是最多的,中国传统风俗也传到那里,中国华人过端午节,慢慢地当地人也过起端午节了。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6-5-11 20:48
  •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何幼鹏 发表于 2013-6-10 2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彭半仙遇见胡大仙{:soso_e11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22: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元春 发表于 2013-6-10 21:39
    大家都知道湖北战国时期属楚国,故而有楚剧,小时候听老人讲,我的家乡曾是乌江的一个码头(项羽自刎的乌江) ...

    王主任说的是对的。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地盘是很大,从现在的地名看,包括:湖北全部,湖南中北部,江西中北部,安微大部,江苏全部,上海,浙江大部,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陝西东部,重庆东部,贵州一部分,广西东北一小部。跨现在全国十三个省市,占当时华夏五分之二还多,有世界第一大国和南楚半天下之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黄爱谋 发表于 2013-6-10 2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黄爱谋 于 2013-6-10 23:23 编辑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6-10 19:50
    这个解释还不能算圆满。这屈原同志是我们湖北的,湖北人纪念屈原是算情理之中,汩罗江在湖南,湖南人纪 ...


    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了纪念屈原,粽子是用来喂鱼的,五月初五应该把棕子丢到池塘喂鱼,什么时侯又改成喂人了呢?而且还要加点盐蛋?{:soso_e11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2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汤从海 发表于 2013-6-10 21:58
    端午节,记念屈原很有意义.

    汤指导说到点上了。我们应该明白当年楚国子民以粽子喂魚而护屈原遗体之苦心,而正是这片苦心使端午节代代相承,“莫失屈原刚正气节,毋忘先贤忧国情怀”。兴许也恰是粽子中饱舍的一层意味:要教育子孙以屈原那片“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用传承的精神美德,来回报屈原当年以死进谏的忠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0 23: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幼鹏 发表于 2013-6-10 22:26
    彭半仙遇见胡大仙

    半仙还是狠些,云里雾里到处神通,象孙大圣一样一跟头能打到半空。大仙只会在尘世去邪捉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8-26 19:2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6-11 0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爱谋 发表于 2013-6-10 23:18
    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了纪念屈原,粽子是用来喂鱼的,五月初五应该把棕子丢到池塘喂鱼,什么时侯又改成喂 ...

    爱谋不明白,我也不岄白,有的只能靠分析。习俗是代代传承过来的,习俗有原始的内容,有后来加的东西,如吃盐蛋。当时是用简单的叶子或竹筒装米饭投江喂鱼保护屈原遗体,因人们出于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这样做延袭好长年代。直至汉代建武年间《初学记》中记载,粽子逐渐发展成端午节食品,这以后粽子的品种越来趆多,味道越来趆好,成了吃粽子怀念屈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13-6-11 08: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是中国民俗节中最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吃粽子特色鲜明,划龙舟激情澎湃,奠伟人壮志满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张同林 发表于 2013-6-11 08: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端午节是中国民俗节中最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吃粽子特色鲜明,划龙舟激情澎湃,奠伟人壮志满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28 09:33 , Processed in 0.0648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