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我的第二故乡
湖北,与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渊源。我把这里称为“第二故乡”。 先从我的爷爷(字曙光,浙江绍兴人)说起吧。早在辛亥革命前,他与黄兴等革命志士相识,参加了反对满清王朝的革命组织――同盟会。武昌起义时,加入了“敢死队”,抢占发报台,用自己掌握的精湛的电讯技术传达指挥部的命令,及时准确地调动部队,保证了起义的成功。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请他进入革命政府任职,被他婉谢。在庆功会上,他荣立一等功,荣获勋章两枚及奖金1000元现大洋。用了这笔钱,我的爷爷在钟祥建起了“中强学堂”(即现有百年历史的钟祥一中,也称兰台中学前身)。早在那时起,“中强学堂”,就承载着祖辈们希望中华民族强大的梦想,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志士仁人,也有不少人成为了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随后,我们的父辈们先后出生、学习、成长在了那里。在钟祥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父亲、叔叔伯伯和嬢嬢们,从小接受了民主爱国的思想,也打下了良好的身体体魄。抗战初期,我的伯父(黄埔军校六期学生),在应城筹办“汤池革命训练班”,后陶铸同志受党组织委派,来此组织领导工作,为鄂中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革命干部。1984年,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命笔提词“汤池是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38年底,伯父担任应城抗日游击队司令,在大洪山等地区抗击日寇。…… 解放后,担任武汉市、湖北省的领导工作。 解放初期,我父亲从中南重工业局调任中央重工业部工作,身为湖北黄陂人的母亲,也只好离开了故土,带着年幼的我们随行北上工作。直至2007年母亲病逝,她都是讲着一口带有浓厚武汉乡音的“普通话”,因此我每每听到湖北话,都感觉着很亲切。 5月20号我们开始了酝囊已久的湖北之行,由专程从上海赴鄂、我们89岁高龄的八叔带队,孙家子孙三代二十余人,在武汉汇合后,第二天,集体驱车赴钟祥,由当地政协接待安排,开始了寻找祖父辈革命旧踪之旅。武汉、钟祥之后,我们二人又去了恩施,看望在民族学院教书数十年的小舅舅。还去了襄樊,重回曾经工作过的老厂。当然,对于喜爱旅游的我们,也少不了游山玩水。此行共计十余天,可以说,是既浓缩,又精彩,很大程度上圆了一个回乡之梦。如果自己的时间允许,后面,我将在其它栏目里,介绍其中的片段和花絮。
[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