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10147|回复: 0

《参战那一年》作者:孟智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yangyanjun111 发表于 2009-4-13 22: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angyanjun111 于 2009-5-6 18:37 编辑

题记:今天是清明节,谨以此文纪念逝去的先烈们,愿他们在天堂安息吧!

想经历战争是每个当兵的人的梦想,是目前和平年代难得实现的经历。有些人可能当兵一辈子也不能享受这一荣耀,甚至有些将军也未能实现。
一九八五年二月初,我所在的B师F团接到了抽调部分干部骨干和新兵参加我军在老山前线轮战的命令。当时,我在新兵四连代理副连长(连队未设连长与指导员)与一个71年的河南林县籍李姓副指导员搭班子,我们负责承训的90名新兵已经临近新兵训练结束,团长黄xx指令我挑选30名新兵,随即将补充的干部骨干一起开赴前线。
当时,为了能争取到上前线血战沙场保国卫疆的名额,许多新战士跟着我一起写了血书申请。记得我瞒着家里让我妹妹为我送行时,妹妹看着墙上贴满的战士用鲜血写下的参战申请,忍不住哭了,说这可是比她小许多的孩子啊。
可即使这30个我们精挑细选的战技术比较全面的新兵,补充到其他单位后,参战不到一年也有两名牺牲,一名是当涂籍的孙英清,一名是缙云籍的陈明进。两人都是遭到了敌狙击步枪的袭击。
85年2月底,我们在宣誓完毕后,从浙江湖州的长兴县坐上了军列,经过三天两夜的行程,到达了阿诗玛的故乡-----曲靖,然后又换乘军用大卡车,经过两天两夜的急速开进,终于到达了麻栗坡县铳卡乡天保农场-----我们临战训练地。下车的时候,满脸的尘土,一身疲惫。我被分配到A师A团E连任二排排长,我的前任就是大名鼎鼎的战斗在李海欣高地的“南京人”-----邵选。
3月18日,在我的军校同学战友范洪庆率领部队攻打小尖山战斗后的十天,我奉命率一个排兵力前往小尖山搜索打扫战场,凌晨3点天没亮,我就带着大家出发了。到达阵地下面,东方正泛起鱼肚白,正好山雾缭绕,给了我们很好的遮蔽物。
大家一个山洞一个山洞地搜索,搜缴到了不少战利品,有机枪弹链,有越南币----越盾,还有越军家信。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两具烈士的遗体。按照惯例,我们必须把他们带回国内来,可是由于热带雨林的气候,遗体已经腐烂了,根本抬不起来,只得用绿色塑料布包裹着,扎成团形,让战士背下来。就在我们撤下阵地时,大雾已经散了,越军近在咫尺,好像都能看到人影。老班长方xx告诉我,要注意隐蔽,千万不能让越军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我们大部分人已经基本撤下来了,只有一个副班长带着两名新兵在慢慢往下撤。忽然,一名新兵不小心脚下一滑,滑倒了,滚动的石头砸响了丢弃的罐头盒,结果被越军发现了。紧接着一阵六O迫击炮的简易射击,让我们数名战士负了轻伤,我本人右手腕处也挨了一个小弹片。撤下来不到一分钟,越军的大炮就打了过来,我们刚才隐蔽的地方,被炸得稀巴烂。庆幸要不是反应快,这会儿我和战士们都要被“报销”了。
又是一日,我与老班长方xx守在哨位上,他是一名77年底的老兵,比我参军还早一年,正在和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因为,在前几次战斗中,他很勇敢,很出色,可是按照伤员让烈士,干部让战士,完整活着的人让伤员的原则,结果只让他立了三等功,他有些小情绪。我说:“老方,咱们安安全全,完完整整地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功。”正在聊着,突然越军向我阵地炮击,比我早一年参战,富有作战经验的方班长,眼疾手快,一把把我推进了猫耳洞,而他自己却因为进洞慢了点儿,右手被炮弹炸伤,成为了残疾人。这种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在战场上随处可见,但发生在我身上更让我感动和不安。至今,我心里仍十分内疚,毕竟他是为了我的安全和救我的性命而负的伤。撤回内地后,老方回家结婚,我拿出仅有的1000元钱作为礼金,说实在的拿多少钱出来,都表达不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我是在第一线阵地541高地担任步兵排长的,连指挥所设在离我有两百米远的一个高地上。一次清早,我们排通向连部的电话断线了,我为了不影响刚下哨的战士休息,就自己一人向连部方向查线,过山垭口的时候,让越军发现了,我刚接完线,一阵六O迫击炮弹就砸过来了,我听到炮弹一阵“嘘、嘘------”声,赶忙躺倒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等着爆炸声起,结果,突然没声音了,抬头一看,好险啊!一颗炮弹卡在石头缝里。
85年8月底,我们接到了撤出阵地让FG军接防的命令。当天,命令传到了我们阵地上,要求我们晚上8点多钟以前交接完毕撤下阵地。
下午大约6点不到,就与接防部队交接完毕,当我们撤下来的时候,那个什么战术技术都不懂,教员出身的连长阿双,气的要命,说我们连部还没撤,你们凭什么撤啊。我还没说话,五班长孔同志就说话了:“我们是严格执行营里命令的。交接完,没问题就应该撤嘛。”
果然,我们撤下阵地不到半小时,新接防的部队就遭到了大面积炮击,伤亡相当大。
部队撤到昆明只停留两个小时,我抽空给父母发了个电报“爸妈,我已安全撤下阵地,到达昆明”,部队达到杭州,我又发了一行字“安全抵达杭州,勿念。”
到达南京回家的那一天,父母预先都不知道,由于我带了一箱压缩饼干和一箱军用罐头,拿不动,就站在楼下大喊:“爸妈,我回来了!”结果,爸爸从三楼的窗户里伸出头来,“儿子,别上来!”
我心里纳闷出了什么事了,没想到老父亲拎着鞭炮下来了,鞭炮炸响,整幢楼上的人都伸出头来,“老孟啊,你儿子结婚啊!”
老父亲自豪地说:“我儿子从前线完完整整地回来了!”没想到父亲的一句话让大家都下楼来跟我握手,连声说:“这比结婚高兴,高兴,高兴!”
在我记忆深处,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多少年了,我很自豪。因为我经历过了“生与死,荣与辱,苦与乐”的六大考验,所以,我看什么事都看的开,至今心态一直很好。


《又发兄弟,我来迟了!》作者:孟智辉

2009年3月10日,辗转数千里,带着原南京陆军学校第四期军事大专队六队全队近130名战友的深情厚谊,踏上了湖北仙桃的土地,去完成我们一个多年未实现的愿望。去履行我们一个多年未完成的使命,24年了,让我们梦中牵挂的两位老人----烈士邹又发的父母。
邹又发烈士,男,湖北沔阳(今仙桃)人,毕业于南京陆军学校.分配至一军一师三团特务连任工兵排长.1985年1月15日在对越自卫还击攻打986高地的作战中,率领破障队在雷区中开辟了500米通路,身先士卒,英勇战斗,为掩护步兵战友冲锋,遭敌炮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战后被追记一等功.
首先,寻找烈士父母的过程是艰难的。2003年10月,原南京陆军学校四期六队的战友在南京聚会,纪念我们毕业二十周年。二十年了,许多人单位撤编,工作调动,人员分散在华东六省一市,加之没有经常的联系,集中起来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的艰苦努力下,120人的学员队,除了牺牲和去世的四位同志和一位没有联系上的学员,还是来了95人,许多人拥抱在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会后,我编写了一本精美的纪念册,内容有校史,队史,学校大事,全队战友的风采等,可是写到邹又发烈士的时候,除了简历和遗照,什么信息也没有,他的家在哪里?他的父母还健在吗?他的墓在哪里?他还有哪些亲人?这些都不得而知。从此,我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去邹又发生前所在的部队走访,找到任副师长的同学,可找到的只是简单的资料,由于邹又发原所在的单位撤编,知情的领导工作变动,一切却查无音讯。其后,又打电话到仙桃市人武部和民政局寻问都没有确切的消息。2008年11月,我队战友又在浙江温州----中国市场经济的发源地,举行毕业25年聚会,寻找烈士家属的这个问题又摆上了议事过程,每次聚会我们都重复着同样一个内容,悼念烈士,向烈属和伤员捐款慰问。聚会结束,我就把寻找邹又发烈士家属的信息发在各个战友网上,很多素不相识的战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都一一做了尝试。终于,《仙桃在线》上刊登的信息有了反馈,仙桃籍的三团修理所战士刘波告诉我,他听在仙桃客运总站工作的战友马世发(曾在一师工兵营服役)讲过这件事。
事情有了转机,我又委托在湖北黄梅工作的同学何森发核实此事,结果属实,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达武汉后,转了不下六、七次车,我与陆二师战友联谊会杨铭志秘书长在刘波战友马世发战友的陪同下,终于来到了烈士邹又发的客乡----湖北省仙桃市胡杨镇旭光村三组,村支书肖梅兵,村长曾晓海在村口等着,“邹又发兄弟,我来了,我们来迟了”,心中默默地念叨着泪水止不住地默默流着。见到了两位老人---- 82岁的父亲,80岁的母亲,都很健康。仰头看着挂在屋顶的烈士证书和一等功证书,默默地,心中在翻腾,一双双握着老人的手也在微微颤抖。稍许平静下来,请二老坐下,双手递上全队战友捐献的7000元现金和2003年编写的纪念册,我看到了老人眼中的泪花。我一个劲地说:“大伯,大妈,我来迟了,我来迟了。。。。。。”;泪水止不住流下来。大伯一个劲地说:“不迟,不迟,不迟。”同来的三位战友也倾其所有,掏出了所带的钱递到烈士父母的手中.
这位老支书,这位坚强的老人,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
烈士的塔和碑就建在老人的祖屋后,是政府1998年在烈士牺牲13年后给修建的。默默地献上花圈,敬上香,烧着纸钱,端详着烈士遗像和默念着记载光辉事迹的碑文。肖支书和曾村长也陪着我们默默地流泪。
“又发兄弟啊,二十四年了,终于见到你了。大伙给你敬礼了!”所有的战友都敬上了军礼!”
天色晚了,老人家执意要留我们吃晚饭,不好推辞,端上丰盛的家常菜,老人家端着啤酒不停地敬我们。这顿饭是在我含着眼泪的情况下吃完的。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顿饭。
深夜,我与陆二师武汉战友联谊会的杨铭志秘书长,原三团修理所的战友刘波,原一师工兵营的马世发一行四人,在村支书肖梅兵、村长曾晓海陪同下回到了住处。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到了战友之间的浓浓情谊,素不相识的几位战友,在一个共同使命的号召下,配合的是那么棒,任务完成的那样好。
谢谢了,湖北的战友。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12-12 04:19 , Processed in 0.0588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