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修路 1959年的寒假,学校组织我们部分同学到武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做临时工。拉开了我们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序幕。 自从学校组织我们在校内勤工俭学以来,对于缓解我们生活费的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解决上学的费用问题,仍然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为了更好地破解我们一直面临的难题,学校组织我们家庭困难的同学走出学校,尝试着到社会上去寻找出路,以彻底地解决入学费用的问题。学校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我们的积极响应。全校26名同学作为进入社会勤工俭学的第一批成员,参加了校外的勤工俭学活动。 我们这次勤工俭学的具体工作是到市建二公司当临时工。公司当时就在小东门,公司院子里有一排简陋平房,我们26个同学都拥挤在一排统铺上。尽管是冬天,又没有烤火设备,到也不觉得很冷。 当时市建二公司承接武昌水果湖和关山的两条道路的修建工程。我们主要是修筑路基,搬运土石回填,然后使用机械碾压。我们的具体工作就是在搬运土石的时候负责装车和卸车。 当时由于我只有15岁,个子也比较小,经常派我去干一些杂事。食堂如果买米、买菜需要搬运就把我叫上。 有一次食堂买米,采购员带着我们三个人拉着一辆板车。沿着沙湖堤岸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粮店。采购员办完手续后,我们就把大米装到板车上,拖回公司食堂。由于当时的道路就是湖堤,全是土质道路高低不平,板车比较难走,加上出门时没有检查轮胎,板车轮胎气也不足,我们三个人的力量也实在有限,结果折腾了1个多小时才把大米拉回伙房。完成任务后一个个都精疲力竭。 修筑水果湖道路需要大量的土方,当时姚家岭有一道小岗,我们就在这个岗上取土。岗上的土全是黄色的胶泥土,适宜道路回填的要求。当时的汽车没有自卸装置,装罐车全靠人工操作。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取土的地方修成陡壁,把汽车尾部紧靠陡壁,正好与汽车的车厢一般高。我们从上面给汽车装土。这样既省力又省时间,很快就装好了一车。但是,上土毕竟是体力活。一天下来手膀疼痛难忍,连续几天下来有些承受不了。但是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再苦再累也得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后,也就慢慢地适应了,感觉不到特别的累了。 寒冷的冬天,武汉的气候常常在零下3~5度。特别是清早天未亮就得起床,洗漱、吃饭、上工。早上洗脸没有热水,用毛巾放在冰冷的水里浸湿后,放在脸上使劲地搓,直到脸上发热为止。上工时,凛冽的北风刮到脸上感觉刺骨。 修路的工期比较紧,公司春节期间要求继续施工。当时春节加班是有双工资的,我们一方面为了支持公司的决定确保工程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我们大家都同意春节期间留下来加班。 大年三十的夜晚,武昌街上灯火通明。夜静更深的时候,还不时地听到噼啪的鞭炮声。当时,我们正在关山修路,当天晚上是卸石头。路基上用的大石头,一个几十斤重。用手去搬冰冷的石头似乎要粘在手上,顿时感觉刺骨的寒气直逼体内。特别是到了后半夜,寒冷、疲劳和饥饿同时袭来,感到实在难以支持。想起过去在家里过年,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着甜蜜的糖果,喝着美味的鸡汤是何等的温馨和舒适,想到这里不禁黯然泪下。这天晚上似乎特别的长。等到即将天亮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什么时候汽车把我们送回宿舍,已经全然不知。 正月十五一过,我们结束了打工的生活。学校也要开学了。我们带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各自的家里。首先听到的是家人心疼的埋怨和关心的问候。一个多月的时间的离家生活,这时才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其实这次离家也不过30多公里,但是感觉却好似天涯海角。家人也觉得离别了好久好久,除了没完没了的看,就是没完没了的问。那个感觉的确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 事后学校给我们结算,当时的收入应该说是比较可观的。每天工资是1元2角4分,除去每天的伙食费2角4分,每天还可以挣1元钱。一个假期40天,每人可以收入40多元,这样一个学期的学费与绝大部分伙食费就解决了。自己虽然辛苦了一点,但是这年家人不用为开学的费用发愁了。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url] ξ ξ 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