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8111|回复: 40

(原创)龙头山下(6)开荒度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12-12-17 08: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荒度灾
    1959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庆祝1958年的丰产,很快就卷入到饥荒之中。
    1958年是一个丰产之年。这年老百姓种什么都能有好的收成。但是丰产之年并没有丰收。夏季人们把粮食种上后,到了收割季节全民大办钢铁,青壮年都外出投入到当时的中心工作中去了,留守全部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员负责收割。有的庄稼来不及做到颗粒归仓,收割的稻谷也没有很好的收藏。加上当年食堂没有计划的敞开肚皮吃,丰产的粮食浪费严重。到了1959年春季,食堂也没有办法办下去了。农民只好回到家里,自己想办法。于是,春节过后,大家都跑到种过花生的地里去捡花生芽子用以充饥。
    为了渡过难关,政府号召农民开荒种地。把沉睡多年的荒地开发出来,种上粮食以解决燃眉之急。而且规定农民开荒种地收获是自己所得,三年之内不交公粮,并且要求各级农村干部带头开荒,以打消农民的顾虑,从而提高社员开荒种地的积极性。
    学校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停止上课投入到开垦荒地的活动中去。学校为我们准备了开荒的用具——锄头,人手一把。开荒的地点由县有关部门指定。
    我们开荒的第一站是乌龙泉。这里是武钢乌龙泉矿的采石矿场,主要是给武钢提供钢铁冶炼的原料石灰石和白云石。就在矿山的周边有许多无人耕种的荒地。于是我们就在这里,用锄头把这些地翻过来,以便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我们白天开荒,晚上就住在乌龙泉镇小学里。当时天气比较热,在教室里铺上被子就行了。经过一天的劳动疲劳了,晚上都睡得很香。我们在这里开荒一周后,荒地都被挖完了,学校组织我们向另外一个地方转移。
    我们从乌龙泉返回学校后,经过简单的休整又出发了。这次我们去了五里界的凤凰山。这个地方在1958年的时候,鄂南煤矿的勘察队在这里发现了露天煤矿。据说只要把煤矿表面的土层去掉,就可以直接采煤。这可以一本万利的好事情啊!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只好暂停开采,一旦上马了本地缺煤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后来经过证实,这里只有少量的鸡窝煤,没有开采价值。
    我们所到之地是丘陵地带,很大一片岗子没有人耕种,我们就在这里开垦。这片地都是黄土地比较肥沃,适应南方作物的生长。我们全校在这里挖了十来天才完成任务。
    最后一次开荒的地点离我们最近。就在八分山南侧的白云洞附近。白云洞是一个军工厂的所在地。这个厂属于保密单位,周围用铁丝网围得严严实实,非本厂人员是不能入内的。
    军工厂外面有许多未开垦的荒地。过去由于军工厂比较神秘,老百姓都敬而远之,没有人敢于到铁丝网附近转悠,更没有人愿意到这里去开荒。学校统一行动,军工厂的领导也理解支持。他们还开放职工食堂,让我们中途进去休息。我们劳动到了半上午休息的时候,就进到了食堂。食堂里有桌子板凳,有的同学看到餐桌上有两个小茶壶,以为里面是茶,拿起来就喝,结果里面不是酱油就是醋,结果接二连三地吐了一地。
    白云洞开荒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任务了。上级领导见我们耽误了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也就让我们复课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组织我们开荒了。
    1959年正是粮食供应紧张的时候,加上副食奇缺,学校日常粮食不足,每餐只能吃稀饭。但是,开荒是体力劳动,粮食的需求量更大。学校为了让大家填饱肚皮,想到到汤逊湖。当时正置夏秋之交,汤逊湖也没有什么能够供大家享用的物品,但是湖中有许多菱角,如是就想到了菱角藤。要捞菱角藤必须用船,我们大队就在汤逊湖边,每个生产队都有船。于是,学校就让我和孙子荣回到队里借了一条船。第二天,我们就把船划到了姜家畈东边的港里。这里是姜家畈到纸坊的必由之路,在一个石板桥横跨在港上,桥旁边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立的贞节牌坊。这条港在雨水充沛的的季节可以直通汤逊湖,白天从这里入湖,晚上再把船停泊在桥头。
    从此以后,学校每天组织学生到汤逊湖捞菱角藤,用来同大米一起煮稀饭。就这样我们每顿基本能够把肚皮填饱。直到开荒结束,我们才没有吃菱角藤稀饭了。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url]  F F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自然灾害后,党中央及时调整政策,提倡三自一包,包产到户,提倡开荒种地,收入归已,当时的口号是:见缝插针,后又提出:找缝插针,把很多居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请见我的日志《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

    [url]  ⒁ 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自然灾害后,党中央及时调整政策,提倡三自一包,包产到户,提倡开荒种地,收入归已,当时的口号是:见缝插针,后又提出:找缝插针,把很多居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请见我的日志《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

    [url]  び 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5-24 06:05
  • 签到天数: 113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汪振全 发表于 2012-12-17 10: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彭两位大侠受灾不一样啊!

    [url]  ь ь 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周光轩 发表于 2012-12-17 12: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灾人祸并存,河南是重灾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朱炳炎 发表于 2012-12-17 13: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0:11
    三年自然灾害后,党中央及时调整政策,提倡三自一包,包产到户,提倡开荒种地,收入归已,当时的口号是:见 ...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党中央有一系列的政策,我不可能全部罗列出来。我只是把相关的提示了一下。如果提示中有错误,敬请纠正。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朱炳炎 发表于 2012-12-17 13: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振全 发表于 2012-12-17 10:16
    朱.彭两位大侠受灾不一样啊!

    我无意列举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所有政策,我只引用了相关的内容。应该没有矛盾。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3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朱炳炎 发表于 2012-12-17 1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光轩 发表于 2012-12-17 12:31
    天灾人祸并存,河南是重灾区。

    听说光山县是全国比较严重的地方。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6: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炳炎 发表于 2012-12-17 13:28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党中央有一系列的政策,我不可能全部罗列出来。我只是把相关的提示了一下。如果提示中有 ...

    好,我逻列你看看,看是不是这个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6: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12-12-17 19:38 编辑

       
                        (一)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   
    *     前言】在全国人民热烈欢庆“六一儿童节”之际,我想起了我在孩童时代经历了“共产主义天堂”和“人间地狱”(三年自然灾害)两重天。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其艰苦程度不是城市和青年战友能体会到的。前段时间我国西南地区久旱无雨、粮食歉收,引起部分物价上涨和抢购的现象。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年外出打工,农民不愿意种粮食,很多土地荒芜,我真担心再来一个三年自然灾害,如果全国大面积粮食歉收恐怕连运输都来不及了。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将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情况提供给战友们品尝。看是否从中受点启示,为了说清这个问题,还是从1958年说起。
          【正文】1958年初,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化,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宣布共产主义社会提前到来,普遍推行吃公共食堂,吃饭不收钱,全湾的老百姓都集中在一起吃饭。食堂就设在彭家驹、彭家骏、彭富香等三家的那排房子里。做饭在彭富香的家里,全是大锅、大灶、大蒸笼。吃饭在彭家驹的家里。屋子里摆满了棹椅板凳,以户为单位每10人一桌,每桌一脸盆菜,饭是用钵子蒸的,分别为三、四、五两一钵不等,依人定量,饭量大的可以多吃,以吃饱为原则。食堂四周贴满了标语口号:“吃饱吃好理应当,不可浪费一粒粮……”。伙食团的团长是彭家远。
           由于当时全国普遍推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人们不论到什么地方,也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有地方吃饭、有地方睡觉,而且分文不取,好象共产主义真的提前到来。真可谓“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吃饭不用愁”,人们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左倾冒进的思想愈演愈烈,发展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一是农田基本建设无人管理,粮、棉、油浪费惊人。1958年本来是个丰收年,却因为人为的原因使很多即将到手的农作物烂在田里无人问津,为以后的饥饿埋下祸根。二是提倡全民大炼钢铁,建小高炉。一时间所有大、小队都建有小高炉,象样的、不象样的,石头垒的和土砖砌的到处可见。不管你懂不懂炼钢技术,有没有炼钢设备,反正全民都得参予。没有原料就把成片的树林,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的大树砍去炼钢,使过去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多少年的森林资源被破坏殆尽,严重影响水土流失,生态平衡,而钢也没有炼出一斤。三是搞深翻土地,精耕密植,提出“亩产万斤粮”,“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村里的民兵把所有的祖坟都铲平,把岗地改为平地,把水田翻一公尺多深,将不长庄稼的粘土翻上来,长庄稼的壤土翻下去,结果放水平田时由于泥脚太深牛进不去,进去了又上不来,只好用人工平整。到了秋天不但没有产万斤粮,产量还没有过去一半高,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四是大搞浮夸风、说假话,欺上瞒下骗百姓。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得表扬,加官进级,谎报粮食产量,层层加码,本来没有收到那么多粮食,却向上级报告收了几多几多,结果国家收了过头粮,到年底生产队仓库没有粮食,人们没有饭吃,这就是浮夸风所造成的恶果。
          1958年的公共食堂昙花一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灾难。到了年底,库存的粮食不多了,虽然每天仍象过去一样吃公共食堂,却经常看到一些大人在那里议论:“再过一段时间看能拿什么东西吃?如果说全国都闹饥荒我们连讨饭都没地方去”。
        1959年过春节时,大队干部为了使大家吃顿团年饭,特地准备了一些好菜,蒸了一锅钵饭让大家美餐 一顿,三天年还没过完,食堂就没米下锅了,干部们东拼西凑弄来一点粮食,但只能吃稀饭,从这时起食堂再也没有 蒸过钵饭了。半月以后米越来越少,连稀饭也吃不到口,只能把米磨成粉子煮糊糊(俗称搞粑)。再以后连糊糊也没有吃的,只能喝青菜汤,说是青菜汤,其实并没有多少菜,基本上照得进人影,没有一点油腥味,真是人们形容的那样,“瓢在中间晃,四边浪打浪”。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白天一整天没有吃饭,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干部们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米做成菜糊糊,尽管很稀但终究能抵肚子,当时是晚上九点多钟,煤油灯下光线很暗,当我把菜糊糊打回家后,发现脸盆里有一条七、八寸长的死老鼠,经开水一煮胀鼓鼓的,要是在以往这顿饭是无论如何不会吃的,由于这一天饿的实在太狠,也不管他什么死老鼠不死老鼠,全家人将一脸盆糊糊吃的精光 由于生活没有保障,长时间填不饱肚子,哪里还有心事读书,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1958年的共产风的苦果还没有尝完,紧接着是三年自然灾害。尤其是1959年的百日大旱,河塘全部枯竭,庄稼全部干死,只要点把火就可以全部烧光,由于粮食收不进来,食堂无米下锅,社员的生活越来越苦,一个个饿得面黄饥瘦,有气无力,全国各地都是如此。正应了当初大人们的预言“连讨饭的地方都没有”。由于全国都在受灾,国家收不到粮食,国库是空的,粮店没有粮食卖,市场上更是冷冷清清的,根本上就没有卖的,100元钱买个馒头不算奇事,拿着金元宝饿死人那绝对是真的。各级政府都自顾不暇,根本作不了指望,各生产队的困难只能由各生产队自已解决。湾里有些老人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去找大队书记扯皮,大队书记一家也在挨饿,他哪里有现成的粮食,如何能解决全几百口人的吃饭问题?一些老人都把责任推给大队书记,把他撵得到处跑,几天几夜不敢回家。
         由于社员长期饿饭,吃了上顿没下顿,为此,全湾都有意见,一到饭堂不是吵嘴打架、通七骂八,就是大的哭、小的嚷,食堂秩序相当混乱。这时干部们决定不再集中吃饭了,仍旧由食堂集中做,开饭时各家打回家吃。有时干部们饿的顶不住,就利用职务之便开点小伙,理所当然地遭到群众的反对。有的还编成顺口溜教给小孩子们到处唱,“胜英社,办得强,一个社,两个食堂……”。那时干部们掌握着社员的吃饭大权,一个个都很凶,活象土皇帝,谁也不敢得罪他们。只要队干部看着哪个不顺眼或稍有得罪,马上就会遭到报复,其杀手锏就是——一家人都不准吃饭。“如果谁胆敢跟我们作对、不听招呼,就叫你全家钵子跳舞”(即:指把钵子翻过来、底朝天),这就是当时干部们普遍流行的口头语。
        自从吃公共食堂以后,全湾社员家的灶都被扒光了,不准群众单独起伙,有时饿的实在受不了,尤其是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孩子饿得顶不住,不停的哭闹,做父母的心里更是难受,便想办法偷偷弄点粮食,也只能等到夜深人静才能做,如果白天做必然冒烟,很可能被队干部发现,一旦败露不是收走粮食,就是被抄家等严厉处罚。群众对干部们的所作所为大多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6: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12-12-17 17:17 编辑

       
    *                                      (二)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
          1960年9月,学校由蔡家湾分部转到三姑小学本部,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刚刚是个10来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急需营养的时候,也正是天真无邪、上学读书、无忧无虑的时候,由于长期饿饭、营养不良,两条腿都是肿的,浑身无力,连路都走不动,哪里还有心思读书。每天上学再也看不到过去那种嘻嘻哈哈、活蹦乱跳的现象,基本上是低着脑袋去,低着脑袋回家,相互之间都不说话。在沿途路边干活的大人见到后都非常同情,故意开玩笑地说:“学生们,你们讲话唦!为什么不讲话呀?”大家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哪里还有劲讲话。到了学校也不到处乱跑,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时间一长结果把背都搞驼了,连腰都伸不直,直到以后很长时间才纠正过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也非常同情,再也不象过去那样严格要求了,也不布置课外作业,就是上课也很随意,流于形式,基本上处于放任态度。
       老师也同我们一样,长期食不裹腹,饿着肚子教书。他们有时也不得不想办法自谋生路,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到黄陂武湖去挖野菜,解决吃饭问题,发动学生在学校周围开荒种地,有时还要兼顾家中的老婆孩子,人人在为吃饭的问题而奔忙,哪里还有心思教书。学习时间根本没有保障,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有一段时间实行半日制,即:半天读书、半天劳动,有时甚至半日制也不能落实,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学习成绩如何就自不待言了。
       由于久旱无雨,没有收到粮食,连稻草也没有收到一根,全湾300多人每天吃饭,要将生的做熟,没有柴烧。只好派人到邻近的新洲县仓埠镇或什指舗去买煤,那时没有汽车、拖拉机,唯一的运输工具是一辆手推车(俗称红车),每次最多只能推300——500斤,如果说不是过粮食关可以多推一点。队里规定凡是去买煤的每人每天可以得到半斤大米的补助。父亲为了吃上这半斤大米,就把这个差事给揽了过来,他推车我赶牛,人推牛拉每天买500斤煤,这样我们俩人每天可得到一斤大米,中午在外面可以饱餐一顿。在外面做饭要向别人借锅借灶,都是以吃饭为条件,否则,别人不会借给你。没有办法只好多加点水、煮稀饭,4——5个人分而食之。有时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子饿成那个样子,心里过意不去,也给小孩子分一点,根本谈不上吃饱。即使这样也只能解决我俩的问题,家里其他人也只好挨饿了。
         1960年仍然是个灾荒年,久旱无雨,粮食收的很少,社员吃饭问题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队干部一个个被拖得筋疲力尽,公共食堂实在是办不下去了,大约在5-6月份被迫解散。食堂解散后,队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分给社员,完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靠各家各户自已想办法。办了两年多的公共食堂,社员长期饿饭,即使有存粮恐怕早就吃得差不多了,哪里还有现成的粮食放到现在,老百姓个个都是家徒四壁,一洗如贫。真是到了“日无鸡食米,夜无鼠耗粮”的境地。
          1959年10月,黄陂县政府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动员全县的老百姓到木兰山做夏家寺水库(即:现在的木兰湖)。听说做水库有粮食补助,可以填饱肚子,湾里人一下沸腾起来了,纷纷要求去做水库。很多人拖儿带女来到夏家寺,临行前还放了鞭炮。结果到了那里一看,根本不是那回事,参加兴修水利的壮年劳力每人每天才一斤半米的补助,没有参加兴修水利的老人和儿童自然不能享受这份待遇。全家人仅靠这一斤半米生活其结果可想而知,而且每个兴修水利的成年劳力每天要承担近10个小时的繁重体力劳动。一家人住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人生地不熟的野外工棚里,其境况比家里更惨。没有吃的,也没有烧的,各方面生活都不方便,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饿死人,只好把一家老小给送了回来。当初听说做水库有饭吃,看到湾子里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去了不少,我也想去而没有去成。当看到那些拖家带口到夏家寺水库转了一圈又跑回来了后,彻底打消了到水库混饭吃的念头。不过,我的父亲、大哥、大姐都上了水库,家中留守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
       夏家寺水库的劳动强度之大,生活之艰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于长期饿饭、营养不良,人的身体难以承受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据说那里死了不少人,大多都是年轻力壮的中、年青人,前一天还是好好的,第二天说没就没了。抛尸荒郊的现象到处可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无人认领的无名尸体。广大群众对此极为不满,公开大骂:“共产党是秦始皇”,把兴修水利比喻:“修万里长城。”
        由于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上了水利,在家中留守的基本上都是老的老、小的小,根本没谁来出面管这些人,又不能眼看着活活被饿死,只好想办法自救,我们这帮10来岁的孩子超出人们想象的成熟,正应了那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个勇敢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到地里挖野菜,捡地露皮,到田里摸螺丝、挖野荸荠;到河里挖色藕,蒲荠苗根;剝榆树皮等充饥。总之,凡是只要能吃,能填饱肚子就行。这些东西终究不是粮食,吃了不容易消化,大便拉不出来。震得肛门出血也无济于事,不得不用硬东西往外掏,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患痔疮的多就是这个原因。(待续)
    收藏 分享 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12-12-17 17:16 编辑

       
                     (三)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为了活命不惜铤而走险,偷、抢、拐、骗现象成风。绝大多数都是与吃的有关,主要是粮食、瓜果一类。到处都可以听到失主的叫骂声,俗话说饥寒起盗心,如果说不是饿得受不了谁又愿意做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比喻有时人们手上拿个饼子在大街上边吃边走路,稍不注意就可能有人先向饼子上吐口水、如果嫌脏不要了,马上就被捡走;如果说仍不放手,马上就可能被抢走,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的很,根本不算稀奇事。那个时候盗窃不算丑事,即使被抓到也不会把他怎么样,大多是说几句算了,也没有人追究,公安局也不管。即使这样湾子里还是饿死了不少人,仅我一个村庄就达20多,其中有5人是青壮年。
         人们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待毙,稍微有点活络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外流,有的趁夜深人静时携家外逃,有的跑到江西省九江地区,湖北恩施地区、邻近的红安县谋生。还有不少闺中待嫁的大姑娘,小媳妇这时候也讲什么条件不条件,嫁妆不嫁妆了,只要有口饭吃,别的一概不论,谁给她吃的、有地方安身就跟谁走。
          与黄陂毗邻的红安县与我们的境况差不多,全县也在过粮食关,也是饿死了不少人。红军长征时期朱德总司令的马夫看不下去了,亲自跑到北京找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当面汇报情况,引起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重视。据说董必武副主席连夜向毛主席写报告,要求带三百万吨粮食回湖北红安探亲。毛主席没有完全满足董必武副主席的要求,但还是批准了一定数量可观的粮食用飞机运到红安,那时每天都看到飞机每天在我们头上飞来飞去,知道这是用飞机往红安运粮食。结果与红安邻近的黄陂群众成群结队、拖儿带女的往红安跑。其实跑到红安去也没用,结果转一圈又跑回来了。
         1960年夏天除了旱灾以外,还发生了罕见的虫灾。一寸多长的大肉虫遍地都是,把地里的黄豆叶,红著叶全部啃光。有的说:“这是美国人放的细菌战”。也有的认为这是由于长期干旱、气候变化而引起的。因为国家当时处于困难时期,也没有人管,任其发展泛滥,肉虫越长越多,满山遍野都是,甚至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那时人们外出走路特别小心,眼睛老盯着地下,生怕踩到了小肉虫。
         这一年的冬天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向我们伸出了温暖援救之手,从东北三省调来大批玉米,供应每人每天四两玉米(老称十六两制),算是把我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四两玉米尽管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毕竟是粮食,可以抵挡一阵子,每天可以吃两顿,再加上自已想办法弄一些蔬菜、瓜果一类的东西,也不致于饿死人。这批玉米来的确实是时候,并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否则,还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紧接着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对现行政策进行了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随即又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放宽对农民的限制。提倡三自一包(即: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四大自由(即:土地租佃和买卖自由、借贷自由、贸易自由)。允许生产队把闲置的一部分土地分给社员种菜,种萝卜,谁种谁收。尤其是强调尽可能多种那些周期短、收效快的农作物,以解决农民的当务之急,到来年春耕时再将这些土地收回来;允许分给社员少量自留地;鼓励大家开荒种地,见缝插针,自产自收,节约归已,社、队一概不予干涉。
          由于政策对对路,措施具体,处理及时,广大社员都种了大量的瓜菜、萝卜,乔麦等农作物,人们不再象过去那样吃野菜、树皮、草根了。尤其是胡萝卜、白萝卜最多,满屋子到处堆的都是,一日三餐都吃萝卜。那真是:“早晨萝卜三碗,中午三碗萝卜,晚上萝卜过夜,第二天还是萝卜”。
          在这一年的春节,大人们做水库没有回来,家里就剩下我们这帮老少之众,我妈妈看到这几年一直饿饭,特地弄来几升大米,趁过年的机会改善伙食,煮了满满一大锅,放起量来让我们饱餐一顿,谁知那时因年龄小、不懂事,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已,甚至有些大人也没搞清楚,简直象饿牢里放出来一样,狼吞虎咽,不想放碗,结果吃过头了,肚子胀鼓鼓的,几天都消化不了,晚上睡觉时躺不下去。只能半躺半坐,还打馊噎,把胃给胀坏了。以后到部队时发现有胃病,其实就在这个时候就染上了。
          1961年尽管仍然是个灾荒年,由于政策对路,措施得力,形势逐渐好转,人民群众的生活逐步走向安定,不象过去那样吃了上顿愁下顿,各项工作也渐入正轨,跑到外谋生的几家人也都先后回来了,学校的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我们也能象往日那样按时到学校读书上课了(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刘小军 发表于 2012-12-17 1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自然灾害说法不确切,应该说是浮夸风的后果。越左的省份老百姓日子越不好过,比如安徽.湖北.河南......等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7: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小军 发表于 2012-12-17 17:28
    所谓自然灾害说法不确切,应该说是浮夸风的后果。越左的省份老百姓日子越不好过,比如安徽.湖北.河南...... ...

    你说的非常正确。因为老百姓习惯称三年自然灾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22:15
  • 签到天数: 145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张相祖 发表于 2012-12-17 18: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6:58
    (三)我所知道的三年自然灾害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为了活命不惜铤而走险 ...

    老战友描述的这样详尽,等于给我补了一次历史课。我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但确实说不出这么多道理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经常回忆过去就能增加民族进步的动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8: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相祖 发表于 2012-12-17 18:13
    老战友描述的这样详尽,等于给我补了一次历史课。我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但确实说不出这么多道理来。列 ...

    谢张兄鼓励。虽说那时我们都还是小孩子,由于亲身经历,确实是记忆太深刻了。初稿写了15000字,正式发表时删掉了很多,基本上是流着眼泪写出来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3 21:49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但茂贵 发表于 2012-12-17 18: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我在咸宁师范读书,饿的面黄肌瘦,学校组织到向阳湖拨野高笋(内面都是黑麻点)煮熟充饥,现在想起来真不是滋味.你我兄弟命运相同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22:15
  • 签到天数: 145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张相祖 发表于 2012-12-17 19: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粮店里供应的是用白茅根磨的面,用这种面做的馍吃起来拉喉咙,大街上经常有人抢食品。开封城周围的树叶全被摘光了,我也不时和伙伴们去郊区挖野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茂贵 发表于 2012-12-17 18:34
    60年我在咸宁师范读书,饿的面黄肌瘦,学校组织到向阳湖拨野高笋(内面都是黑麻点)煮熟充饥,现在想起来真不是 ...

    老哥那时比我们稍大一点,而我们正是熬熬待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大多身体不好,用农民的行话说:叫做底肥不足。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2-12-17 1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相祖 发表于 2012-12-17 19:12
    我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粮店里供应的是用白茅根磨的面,用这种面做的馍吃起来拉喉咙,大街上经常有人 ...

    我以为城市要比农村好一点,原来也是往事不勘回首。但话说转来,虽说我们小时吃了苦头,但反过来说又是好事。因为激发了我们的奋发精神,没有那时候的苦就没后来锐意进取精神,没有这样发奋,所以,应当说他是好事。古人讲,自古少年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11-23 19:13 , Processed in 0.06673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