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是所大学校------誊抄出来的战友穆龙周记忆 上月,战友穆龙周在二师战友网上出现了。当年的穆龙周立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矮矮的个子,双颊两片西北高原人特有的被太阳灼烧留下的红印,腰间围着一片白布挑着满满的两桶猪食向连队的猪舍走去。 翻开当文书时的日记,穆龙周,甘肃省静宁县灵芝公社红林大队人。 然而,对穆龙周这个农村小伙在短短一、两年时间由目不识丁到可以写信、写批评文章的了解,那是在为达县战友张成寿誊抄他为宣传穆龙周而写的通讯文章得来的。至今任然依稀记得那篇通讯记叙的穆龙周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的成长和进步。 商丘。新兵连训练开始了,夜间的站岗放哨也是由新兵轮流值班,依照班的序列顺序每人夜间站哨一个小时。那个年代当兵的是不容许戴手表的,站哨的兵看时间只能在炊事班去看放在窗口里的闹钟,连队首长夜间不定时地进行查哨,那天晚上是副指导员韩中平查哨,半夜时韩副指导员看见是穆龙周在站岗,待天亮了,看见穆龙周还在营房转悠,韩副指导员问他,怎么还是你在站哨,一人一个小时的站哨时间你应该早就交班了嘛。穆龙周回答:我不知道应该什么时间交班。 那你应该去看看放在炊事班的闹钟啊。 穆龙周说:我不认得时间。 新兵连进行的忆苦思甜会后,各班组织讨论,穆龙周发言称:我们那个地方很穷,听老人们讲,最苦的日子是1961和1962年的时候,我们村子都有被饿死了的。 这就是刚刚入伍的战友穆龙周。 结束了新兵训练,我们来到了沉湖融入了七连,穆龙周被分配了炊事班工作。此后,在工作完成之后,穆龙周向其他战友请教,学会了用新华字典查字,一笔一划地学习写字,在短短地一年多时间穆龙周把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抄写了数遍,自己可以写信回家了,再往后在当时的“批林批孔”中,穆龙周还可以抄抄写写地完成批判文章。完成了人生从文盲到基本掌握文化的蜕变。
有此因素,穆龙周在1974年5月被党组织吸收,成为我们1973年入伍的士兵中第一个入党的战友。
今天我们能够看见战友穆龙周上战友网,有他在退伍后坚持勤奋学习的因素,但是,我相信他的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文化基础应该是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夯实的。 20121017
138519138519 138519 [/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