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毁炮弹
(下)
1976年部队到芜湖拍电影。部队完成拍摄任务后,炮兵分队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组织了炮兵单炮山地实弹考核射击。
实弹射击结束后,其中有3发炮弹没有爆炸。由于当时天气已经很晚,不可能找到,只好给当地大队进行通报,禁止人畜到射击场地活动。我们会立即组织人员寻找销毁炮弹。
第二天,部队都要返回驻地了。司令部决定由我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到射击场去寻找炮弹。无论有多少困难,必须把3发未爆炸的炮弹找到,并且就地销毁。
我接到指示后,带领一炮连的一个班(7名战士)、一名炊事员和一台嘎斯51车,以及必须的生活物品出发了。我们上午9时到达了射击场地,每人一根棍子,在齐腰深的草丛中寻找未爆的炮弹。射击场地方圆2、3公里,如何能够很快地找到这3发炮弹,大家心里都没有数。
我们8个人(除炊事员)一字排开,采取拉网式的搜寻,像梳头发一样地一步一步地向前搜索,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发现任何炮弹的踪迹。当时天气非常炎热,战友们的汗水早就湿透了军衣。有的战友不得不把军衣脱下来搭在肩上。就这样继续低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草丛中的地面查找。
正当我们找到草丛的边缘时,我本能地抬起头来。就在我抬头的一瞬间,突然看到一个大石头缝隙中伸出一个炮弹的尾巴。好像一只山鸡低着头在石头缝中寻找食物,而尾巴却翘着。
我兴奋地喊了一声:“你们看前面。”“忽”的一声,战友们把炮弹团团围住,似乎要防止炮弹逃走一样。
我害怕他们鲁莽行事,于是让他们退出100米以外的土坎后面卧倒,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起来。他们都极不情愿地退下去了。
如何处理这发炮弹,我脑海在飞快地旋转。我必须当机立断,迅速解决这发炮弹的问题。我有了上次处理这种炮弹的经验,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当机立断地拔起了这发炮弹。战友们见我拨起了炮弹又围了上来。我仔细地看了看炮弹的引信仍然完好无损。于是,放在了显眼的地方,继续寻找另外两发炮弹。
大家寻找到中午,准备下山吃饭了。突然一个战友发现了一发未爆炸的炮弹。这发炮弹一半埋在地下,一半在地面。我分析可能是引信被砸坏了,因此没有爆炸。这样的炮弹,只要刨开炮弹周围的土,就可以轻易解决了。
我们带着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休息的地方。吃过了午饭,简单地休息了一下,带上水又出发了。
中午山上草丛里的温度更高了,这时不仅军衣湿透了,连军裤都湿透了。为了躲避太阳的暴晒,大家不得不把军衣脱下来顶在自己的头上。这一发炮弹又消耗了我们两个多小间仍然没有着落。于是我们分析可能炮弹钻进了地下土层里面,这样更难以寻找。
我让战友们注意草丛的异常情况,把重点放在比较松软的土质地区。这样的地方一般草长得比较深,而且炮弹容易深入土内,不容易被发现。
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找后,一个战友发现有几根草与周围的不一样,好像有物体砸过。我们就对这个地方进行分析,顺着被砸草的方向进行小面积的查找,终于发现了炮弹的蛛丝马迹。
就在这几棵草的前方有一个10来公分的圆洞。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当即判断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炮弹。于是,我接过战友手上的圆锹,沿着圆洞倾斜的方向,分析炮弹的具体位置。我当即用圆锹的柄试探圆洞的深浅,大约在30公分左右就是炮弹的尾部。于是,我就在圆洞倾斜的前方50公分处,开始轻轻地向下挖。结果很快就把炮弹挖出来了。分析这发炮弹是因为引领出了问题,所以没有引爆。我们带着最后一发炮弹回到了休息的地方。
炮弹是找到了,如何销毁是个难题。因为我们没有炸药,就不能就地销毁。于是,我想到炮弹是用的梯恩梯炸药装填的。这种炸药在一定的温下可以溶解于水。于是,我让战友们架起做饭的行军锅,把3发未爆的炮弹放到水里煮,很快被煮的炮弹变成了空壳,再也不会爆炸了。
但是,引领仍然在炮弹上面。引信仍然有自爆的可能。我们小心地把引信从炮弹壳上卸了下来,用引信盒(专门用于装炮弹引信的)装好带回到裕溪口驻地。当天我找上影厂负责烟火的人员要了两块炸药,很简单就把三枚引信销毁了。
这样,我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3发炮弹的寻找和销毁炮弹的任务。
本文至此结束,谢谢战友们的鼓励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