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中入党 信仰伴终生 我入伍正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部队大力开展“学雷锋”活动,促进了部队战士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性。 当时,部队根据“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在各个基层连队设有党支部、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连队的党员人数大致占全连总人员的五分之一左右。由于入党名额的限制,每年发展党员都要根据党员退伍多少,经过上级党组织认定,才能适当发展。发展的党员还要由上级党组织批准,成为预备党员。然后,经过一年的预备期转正后才能正式党员。 我入伍时是团员。到部队后,特别是分到连队后,经过部队领导的教育和党员战友们的帮助,对党组织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我到连队分配到二班,李保金(59年入伍,安徽人)班长是我们班唯一的党员,他处处以身作则给我们作出表率,在我的印象中,他代表了党员的形象。我们新兵按他的样子去做。经过他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和真诚无私的帮助下,我入伍半年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年底,李班长要退伍了,临别时告诉我三班长夏明堂(59年入伍,湖北大悟人)是我们排的党小组长,平时多与他联系。他退伍后,夏班长经常找我了解学习和工作情况。就在游泳结束的时候让我填写了《入党志愿书》。 部队有“火线入党”的说法。所谓火线入党实际是指在战场上吸收新党员的一种组织发展形式。然而,我入党并不是在战火纷纷的年代,更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在野营拉练的行军路上。连队党支部全体党员边行军边讨论我入党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党支部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在行军过程中参加发展党员的党支部大会。 那是1965年8月28日的上午,天气格外晴朗。部队行进在平坦的豫东大地上。三班长夏明堂严肃认真地通知我:“今天上午9时,连队召开支部大会,专题讨论吸收你入党的事情,你要作好思想准备。”同时,夏班长给我交待了大会发言的要点和程序,让我做到心中有数。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只好临时按照三班长交待的发言要点在脑子里准备了一个简要的发言提纲,也就是打腹稿。因为当时发展党员是不允许拿着文字提纲发言的。这时只能靠平时学习的积累,别人也没有办法帮助你。 为了开会的需要,全连改变了常规的行军序列。20多名党员按4路纵队(平时行军是两路)行进在全连队形的后面。刘均凡指导员要主持支部大会,于是让我跟着他走在党员队伍的中间。这样,便于听取党员们的发言,也便于大家听到我的发言。 这样的会议我从来没有参加过,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当时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三班长边走边安慰我:“都是你认识的人不要紧张,到时候按照自己准备的讲就行了。”我嘴里虽然答应得很干脆,但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害怕自己在发言时走了调。 刘指导员主持党支部大会。他简单地宣布党支部大会开始,并且明确了支部大会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标准。要求党员本着对组织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地按照党员标准衡量,积极主动地发言讨论。 按照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议程,支部大会经过了近两个小时结束了。尽管会议已经结束,一切都已经过去,但是,我的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后面的行军的过程中,我在象过电影一样回顾自己入伍的情况,觉得差距很大。第一年我由于简便射击年度实弹射击考核失误,《神炮手》没有评上,从而影响到年终的《五好战士》也擦肩而过。没想到在我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发展自己入党,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 拉练结束后不久,马遇之副营长找我谈了一次话,进一步了解了我入党的认识、动机和态度,并且鼓励我要珍惜这一契机,能够成长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10月中旬,刘均凡指导员通知我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 1965年8月28日这个日子我终身难忘。 《薄山游泳》全文至此结束了。感谢战友(网友)们的支持和关注!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意见和帮助。
138203138203 138203 [/img] ㄊ ㄊ 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