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练真功 安保责任沉 7月18日清晨,部队浩浩荡荡进驻薄山水库库区。 我们经过8天的努力,在库区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连队交给的打前站任务。部队到达后很快安营扎寨,经过简单的休整后,就投入游泳训练。 薄山水库的游泳训练,是在商丘进行了摸底训练和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许多战友都有了一定的游泳基础,因此主要是解决少数游泳难度较大战士的基础训练,多数人是要进行耐力训练,争取完成武装泅渡任务。 游泳训练的时间安排特别紧凑。每天上午7时出发,8时开始训练。中午12时吃饭,下午2时下水到 6时结束,回到驻地已经将近7时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必须坚持天天训练。因为,训练的时间是不可改变的。 部队的游泳选择的基本姿势是蛙泳。蛙泳的好处是体能消耗小,能够保持游泳时间较长,达到较长距离的游泳。蛙泳的另一个特点是游泳时能够负重,适应部队人员携带武器装备进行武装泅渡。 我在入伍前也学过游泳。学过踩水、自由式、仰泳等,但是没有见过蛙泳。我记得在商丘公园游泳时,开始训练连队要求游蛙泳,对此我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参加过蛙泳训练的战友的示范,才明白蛙泳就是跟青蛙一样在水里游动。 游泳训练是从基础训练开始的。蛙泳训练基本功不过关的战友必须在岸上进行基本姿势的训练。每人在岸上垒30×25公分的一个长方形的小土堆。受训者爬在土堆上,手脚悬空,按照蛙泳的基本姿势进行手脚的动作协调训练。7、8月份正是骄阳似火的季节,连续爬上半个小时,后背就被太阳烤得火辣辣的,身上的汗水顺着四肢往下淌。几天下来,战友们的脊背上都晒脱了皮。 基础动作合格后才能下水训练。在浅水区体验蛙泳动作的配合与协调,同时还要学会闭气与呼吸。这些动作的运用对游泳的速度与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 我游泳有些基础,又参加了商丘的蛙泳训练。基础动作不仅早已过关,而且当时我已经游过了2千多米。因此,这次我游泳的目标是向游得更远冲刺,完成武装泅渡任务。 岸上的基本功合格不等于到水里就解决问题了。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平行于水面,也是有技巧的。我多次试验过,人在水里如果憋住气不动会在水中直立,此时头发会跟水面平齐,而不会继续下沉。从人的总体结构上看,上身的胸腔、腹腔浮力大,下肢则相对浮力小,人在水里让下肢浮到水面才是关键。如果下肢能够浮起,人与水面平行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不会水的人害怕自己沉下去,就拼命地想让自己头浮出水面,忽视了下身容易下沉的特点,结果自己的脚往下沉,这样整个身体下沉的速度变快。加上紧张的时候四肢产生一些慌乱的动作,下沉的速度就更快。所以,学会让下肢上浮才是保持身体与水面平行的关键。身体能与水面平行了,游泳的关键问题就解决了。 游泳中四肢的协调动作也非常重要。蛙泳要求游泳者手与脚的动作协调,伸臂、划水、蹬腿、收腿必须有机地配合,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水中呼吸也是蛙泳必须解决的问题,抬头吸气埋头呼气不可小觎,必须与四肢有机配合。而且这种协调只有靠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慢慢领悟。 如果要领掌握了,根据各人的体质情况,蛙泳至少可游几千米,体质好一些的可以游万米以上。但是,游泳和其他的运动一样,也是有运动极限的。这个极限是根据各自的体质确定的。即使是熟练的游泳者来说都有一个过程:从轻松自如——疲劳——极度疲劳——相对轻松。这时你都是真正地突破了极限,就会从必然达到自由。 在全连第一次组织的验收时,我已经达到了徒手游泳的要求后,连队就没有让我继续训练了。因为我平时训练的时候可以连续游,从下水到结束。只是在游泳的过程中需要变换姿势,使自己能够得到休息和缓冲。 从此以后,连长让我担任安全观察员,自己在浅水区观察战友们动作,一旦发现战友遇到问题就去救助。游泳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腿脚抽筋。特别是游泳不熟练的人,遇到抽筋后容易紧张,常常发生溺水,援救不及伤及生命。其实水性较好的人能够自行处理的。发现腿脚抽筋后不能紧张。首先自己憋住气,然后用手揉搓抽筋的部位,这样缓解肌肉紧张。另外,也可以尽管使自己身体上浮,保持与水面平行状态。同时发出求救信号,这样应能排解抽筋的问题,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连队在游泳训练中确实有许多战友的精神难能可贵。炊事班班长王正坤是北方人,游泳训练前是“旱鸭子”,他们每天上午做饭,中午送饭到训练场下水训练两个小时,然后再回去做饭。就这样在训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他按时参加验收,由于协调动作不够太熟练,游泳的速度很慢。但是他有超常的毅力,硬是坚持达到连队要求的标准,直到完成任务。 连队在完成徒手游泳训练任务的基础上,组织了武装泅渡训练,经过一周的突击武装泅渡训练多数战友达到要求,按时完成了薄山游泳的训练任务。
[/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