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枪声响
惊醒梦中人 1965年7月X日,时钟指向凌晨1时。经过一天游泳训练的战友们进入深沉的睡梦之中。突然一声清脆枪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一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人世,一个朝夕相处的战友就这样不辞而别了,而且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经过勘验,这个战友(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是在司令部值班室门前站岗的的哨兵,是自杀身亡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杀的性质是非常严重的,无论是什么原因,也无论是什么动机,都会被认定为“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常常被视为对革命的“背叛”。 在枪声响起之前,这个哨兵还是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执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枪声过后,他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光环,成为了革命的“罪人”。由于他的行为与革命战士这个称号格格不入,因而他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这位哨兵就是我们连1964年3月入伍的战士L(暂以此代称)。L在新兵连训练时就因体质虚弱而生病住进了医院,从团卫生队到师医院,直到开封155医院。住院时间长达一年半之久,直到出事前的一个月才病愈出院归队。因此,L的新兵生活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他既没有按常规参加新兵连的训练,也没有参加部队的正常训练,同时很少受到部队的正规的教育。尽管对于65年入伍的兵来说他已经是老兵了,但是,他的思想并没有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仍然停留在新兵入伍时的初始阶段。 8月初,部队组织游泳训练,L也参加了。这次训练充其量只是正规训练前的摸底训练,是为部队进入薄山水库进行游泳训练打基础的。但凡参加过部队游泳训练的战友们都知道,游泳是一项极其艰苦的训练项目,头顶烈日晒,人在水中游。身上晒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是正常不过的现象,体能消耗也很大。有的领会不了游泳的技巧,下到水里就是“铁称砣”,必然要“沉到底”。特别是在基础训练阶段,在岸边垒一个30公分长,20公分宽的土堆,大热天全身只穿着裤头,爬在土堆上练习蛙泳动作,一练就是一个钟头,身上晒得黑不溜秋的,严重的身上会起泡脱皮。 这样的训练对于身体条件正常的人来说,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病后初愈的L来讲就有相当的难度。当时连队战士们在军事训练上都是比着干,谁也不甘心落后。这种氛围客观上对L在思想上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负担。 结合游泳训练部队对外出野营进行了吹风,意思是听听战士们的反映,在动员的时候可以加强针对性。外出训练必然要组织部队行军,刚好1964年有两次行动。难免有的战士谈论250里行军中的辛苦,谈论八百里野营训练中的艰难。议论的过程中少不了有许多夸大不适之辞,事情往往是说者无心,可是听者却有意。当L听到这些拉练中的艰苦困难后,觉得他以现有的身体条件是难以超越这道障碍的,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也随之大打折扣。 出事的这天晚上正好放电影,正式放影前增放了一个《山岳丛林作战》的军教片。影片对山岳丛林作战中的艰苦场景作了具体真实的描述,同时也讲述了针对山岳丛林特点进行训练的方法。这部影片使战友们对山岳丛林作战有了一些的认识,对于进行山岳丛林作战训练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L来说看到更多的是训练中的困难,无疑对脆弱的神经也是一个刺激。 L那里知道,连队每次外出训练都有留守人员。他已经被列入到留守名单之中,只是还没有到动员的时候,连队不便对外公开,更不能跟他通气。 通过这件事情,连队接受了血的教训。利用这件事举一反三,对外出野营训练前的工作作得更细了。对于重点战士的思想工作,发动群众动员骨干一起行动,分班排做好过细的工作。 这不该响的枪声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作为生存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自然人,他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他自己。因为对于社会他有应尽的社会责任,对于家庭他有自己的家庭责任。只有有责任心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人。人生中没有突破不了的难题,也没有逾越不了的鸿沟。只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光明就会在你的前面。
138901138901 138901 [/img] ⒁ ⒁ 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