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查看: 2470|回复: 0

601 故乡雪 —— 张吉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09-2-28 18: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 吉 明
      
    级别:入学了
    积分:188
    故 乡 雪楼主 2009-01-14 15:48:45 故 乡 雪

    张吉明

    久居江南,雪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漠了。
    每年新华社总要报道华北等地普降喜雪的消息。一想到漫山皆白,万里雪飘的故乡雪景,就有一种袅袅娜娜,缠缠绵绵的特殊情感萦绕心怀,令人心驰神往。雪在我幼年的心灵里留下无数色彩斑斓的梦。
    雪,对庄稼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冬季,雪的光临,无疑就是给庄稼人送来了丰收的喜讯,美好的祝愿,使他们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信心和希望。多少年来,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就是明证。很久很久以前,现在落到地上漫山遍野的雪,本是又细又好的白面。那时,世人不需耕耘就能尽情地享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上苍的惠赐。东西多了,就感觉不到她的珍贵,久而久之,人们就不那么爱惜了,常常随意浪费。见了这些,土地爷就向上帝禀奏。为了弄清真相,上帝就派一神化装为僧人化斋私访。一天,刚巧碰到一妇人正在烙饼。这时,她的小孩子把屎尿拉到炕上,僧人上前讨饼,妇人风风火火地说:“你先等等!”抄起刚烙熟的一张又白又酥的大饼麻利地擦了孩子的屎尿,顺手丢在门外。上帝一气之下,就把下白面改成现在的雪。
    今年春节,我正好回家休假,喜逢瑞雪飘飘。父亲触景生情 ,又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来这个记不清从小就给我讲过多少遍的故事。这个优美的故事,年旷日久,虽然无书可查,无据可考,但在故乡,却是代代相传,妇孺皆晓的。为什么它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因为,勤俭,是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个故事是劳动人民对铺张浪费现象的规劝和告诫;是劳动人民表达对雪能够带来农业丰收的神秘色彩的希冀、珍爱和感激之情。它说明了一个哲理,当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到处皆是,信手拈来时,人们往往并不感到它的珍贵。然而,当失去它时,才更深刻地感到它不可离开的价值。
    雪,是春忠诚的天使。“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溶之日,便是春回大地之时。它给人们带来了春的信息,给予人们精神上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乐趣。风花雪月,雪是古人乐为吟诗作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古往今来,不乏赏雪、泳雪、赞雪、叹雪的长歌短曲,妙词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其中绝妙的一笔。那种一夜之间,漫天飞雪,远山近岭,沟壑平川,一片皑皑,玉树琼枝,银花簇簇,千姿百态,万物一色,巧夺天工,妙不可言,使人赏心悦目,喜形于色。“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旭日东升,霞光四射,天碧地洁,上下辉映,闪闪烁烁,五彩缤纷,气象万千,早把世间一切污秽埋葬,怎不使迁客骚人的闷气闲愁烟消云散,诗兴大发呢?雪,给人大自然美的享受,幸福未来的希冀。在孩提时代,雪也给了与我同年的小伙伴们无穷的乐趣。记得每逢下雪,我们就象欢蹦的小鹿,先是在院子里堆大鼻子雪人,后就是像旧戏里那样“分国”在漫雪地里打雪仗。直打得衣服鞋子全湿了,小手,小脸冻得红红的,累得再也跑不动了方休。回家少不了挨爹娘两巴掌,但睡一觉第二天照玩。那也是我们最快活的日子,鸟儿找不到吃的,老在院子里树上、房檐下对着屋子发愁似的啾啾叫。我们就在院子里扫一片雪,撒一把谷糠,用木棍支起个大筛子,棍上牵根小绳子,一头握在手里,躲在屋门后瞅着。等小鸟吃食钻进去了,就猛一拉绳。棍倒筛落,常一下扣住几只小鸟,我们拿着“战利品”高兴极了,可妈妈却不高兴。总觉得挨饿受冻的小鸟可怜见的,不和人一样吗?每当见我们扣鸟时,她就“兜哧——兜哧”把鸟轰走,惹得我们老大不高兴。
    雪,益处最大的数腊月雪。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汉代刘熙的《释名》,对于“腊雪”所下的注解是:“雪,洗地。洗除瘴疠虫蝗也。……腊前之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雪是小麦温暖的被子和甘霖,它可以提高地温,保暖防寒,又能保墒固肥,使小麦喝足睡暖,养精蓄锐,根深苗壮。同时,雪还能杀死农作物害虫,雪堵塞了地表的空气流通,窒息闷死一部分过冬害虫,而且融雪时消耗热量,降低了土壤温度,能够淹死冻死害虫和虫卵,庄稼少生病,减少了虫害,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故乡地处华北西部山区,雨量小,常常春旱,人们对雪更是金贵的很。记得小时候,成立高级社之前,每逢下雪,父亲就催促我和小弟两人把从房上扫下来的,院里堆起来的雪,用筐抬到自留地的麦田里。我和小弟很不情愿地嘟哝着:“地里不是有雪吗?还抬什么?”每当这时,父亲总是温和地说:“人不喝水没精神,雪水越多麦子喝足了,才能长好啊!”每当我们把一小筐一小筐的雪象堆粪一样分散堆在麦田里时,他就像感到那一筐筐雪,已经变成一捧捧颗粒饱满的小麦那样高兴。俗话说,“今年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嘛!当然,高级社成立以后,生产队也组织男女老幼把街道、打谷场和河滩里的雪扫起来挑到大片的麦田里。一天下来,虽然泥啊水的,大家的鞋子裤脚都湿透了,但人们总是谈笑风生,毫无倦意,因为大家知道,挑进麦田的雪,就意味着来年挑到自己家里的麦子啊!故乡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腊月多场雪,年景好大截”,“大年初一雪打灯,赶快备囤修蒸笼”。怪不得年三十早上,邻居七十多岁的王大伯硬要拉我给他写对联。由他说我写“瑞雪飞舞迎佳节,人寿年丰乐无穷”横联是“瑞雪兆丰年”。我说这对联有点不对仗,横联一般四个字,你却要写五个字。我的话对王大伯说来,似乎根本用着考虑,他只是乐哈哈地说:“孩子,你当兵不讲这个,老辈子可讲这个咧,我就是图个喜欣!现在农村政策也顺人心,合天意,有这场好雪,种庄稼咱又不外路,麦夏你就回来等着吃大伯的白馍馍吧!”在故乡,“瑞雪兆丰年”的单联,在院里,墙外,村头树上举目可见,谁家都贴,不是都为了图个喜欣、寄托希望吗?
    故乡人民还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懂得,雪能灭杂灾。凡是腊月雪多,来年春初人畜就少闹或不闹流行病,反之,则疾病流行。有人还用洁净的雪洗眼睛,有的则用雪团擦冻得红肿的手和脚。每见此,我不知有无道理。偶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有:“腊雪甘冷无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癎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暴热。黄疸乃小温服之。藏器,洗目退赤,煎茶煮粥,解热止渴。”方知还真有依据。难怪那段雪的故事能够历经沧桑,流传至今哩!
    除夕夜,全家守在熊熊的炭火旁熬年,父亲又讲起了关于雪的又一个故事,他说:“抗战那阵,我打了八年游击,每年日本鬼子都搞冬季大扫荡,那雪尽帮咱八路军的忙。有一年腊月,鬼子又来山里扫荡,我们游击组和区中队二十多人护送三十名后方干部转移,一个中队的鬼子,硬跟着追了俺们一天,仗着在山区咱本乡本土地理熟,走小道抄近路。咱是前脚走,鬼子是后脚追,硬咬着不放。那一天晚上,天阴得象黑锅底,半夜里下起了大片白毛雪,不一会儿功夫,就把我们行走的痕迹盖了个严严实实。鬼子再也找不到了,八路军干部安全转移,这雪就像有灵性,专为八路军打掩护的。”讲完这个故事,父亲边吧嗒吧嗒地抽着烟袋锅一边说,今年这场雪下的是好时候,去年冬天没下雪,麦苗冻死少半,但今年初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在肥水管理上都比往年多下了辛苦,本来是六成年景的苗,闹了个八成收成。今年下了大雪,又是自家种,自个管,种得仔细底肥足,下了雪墒情好,如无雹灾,麦秋十成年景是稳拿了。说着,父亲的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似乎他已看到了大囤满小囤流的麦子。
    夜里,我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朵晶莹透亮的六角雪花,随着漫天飞舞的伙伴,飘呀,飘呀,静静地无声无息地落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作于1982年3月10日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艺》编辑部
    [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槟榔
      
    级别:新来的
    积分:74
    一样的雪、一样的情1楼 2009-01-18 00:57:30 故乡的雪,原来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雪、一样的俗、一样的情,就象写楚地的风俗民情。
    [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马开训
      
    级别:入学了
    积分:286
    雪中寄语,心灵里留下无数色彩2楼 2009-01-18 05:38:13 [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张吉明
      
    级别:入学了
    积分:188
    回复:一样的雪、一样的情3楼 2009-01-21 09:12:04 谢谢槟榔,如果真的像楚地风俗民情的话,说明关于雪的传说地域还是很广阔的,一样的雪,一样的俗,一样的情,我们都是天地自然哺育的农民的孩子,农村情结至诚至浓走到哪里也不会忘了根啊![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张吉明
      
    级别:入学了
    积分:188
    回复:雪中寄语,心灵里留下无数色彩4楼 2009-01-21 09:21:31 开训战友您有呼风唤雨的魔法,您让雪花飘飘,雪花就会按照您的意志不辞劳苦地在哪里飘啊飘,顿感情趣盎然,妙趣横添,仙韵翩翩!
    [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冀树青
      
    级别:入学了
    积分:208
    回复:回复:雪中寄语,心灵里留下无数色彩5楼 2009-01-21 10:06:36 草根情意,真真切切![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张吉明
      
    级别:入学了
    积分:188
    谢谢树青6楼 2009-01-21 15:11:34 谢谢树青,是你的指导,使我重新回到了久别的战友行列。谢谢!祝春节愉快,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引用此帖] [回复此帖] GO 到第页 下一页 | 上一页 第1页/共1页 共6条回帖

    138581138581 138581 [/img] 刂 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18 06:12 , Processed in 0.0539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