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二师战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战友网
楼主: 杨大怀

木兰草原游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0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9-11 18:30
武汉木兰山附近都是较高的丘陵地带,能开辟这大片较平缓地那还是不容易的,只可惜距城市稍远了点,但逄节假 ...

我估计这片草原早就存在,只是作为旅游开发稍晚。他离市区不算太远,当天往返,轻轻松松。我曾在木兰湖某宾馆干过3年,每逢假日人的确是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09: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建平 发表于 2013-9-11 18:34
都长肥了!富泰啊!

如今生活条件这么好,想不长肥,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茂贵 发表于 2013-9-11 18:36
我小时候还用这样的水车车过水,另有双人脚踩的水车呢!

我小时候见大人用过,也摸过。如今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已一去不复返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老总可别光跑远处,把近处的美好景点给忽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晓侯 发表于 2013-9-12 01:05
草原虽小水美人亲

精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0
  • 签到天数: 29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9-13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9-12 23:03
    59年冬修夏家寺水库时,全塆的劳力都上去了,连读初中的俩个姐姐也在那里劳动,做水库的人国家拨有粮食, ...


    看来这段历史不光是我一个人刻骨铭心,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我写回忆录《我的童年》这一集开始写了15000字,后来嫌太长了,删除后保留9000字,基本上是流着泪写出来的。感受太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铭志 发表于 2013-9-12 02:15
    真不错,很漂亮!没能去木兰草原,就到这里来游览一下。

    你是官大事多,一到关键时刻就出差。很遗憾。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同林 发表于 2013-9-12 08:40
    木兰草原离我老家很近,可惜沒去过。

    张政委常年在外,家乡的变化应该说是巨大的。值得一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振全 发表于 2013-9-12 09:53
    我还算黄陂人吗?朩兰草原也没去过!

    你千万可别怄气,没去过木兰草原的黄陂人数以万计,只要决心一下,其实易如反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1: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学义 发表于 2013-9-12 17:39
    风景这边独好 杨老兄  好长时间没给你聊了  今天很高兴能跟你的帖子  祝你全家快乐   也祝各位一同旅游的战 ...

    你好!代表几位同游的战友感谢你的祝福,也祝你健康愉快!由于写作和电脑操作水平较差,故很少发帖。应当向你等学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6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朱炳炎 发表于 2013-9-13 11: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0:09
    朱老总可别光跑远处,把近处的美好景点给忽略了。

    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杨大怀 发表于 2013-9-13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韦丽丽 发表于 2013-9-12 19:26
    悠闲清净好去处!

    所以,一到周末武汉市郊的这些景点生意都非常火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彭信生 发表于 2013-9-13 1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9-12 19:57
    现在上木兰山要买两次票,(十五年前上木兰山时门票是五元,五年前上木兰山是九十元,其中进大门是60元 ...

    你们都是那附近长大的,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了解!我们横店人到了那里,象到了天堂一般,万里晴空,空气新鲜,绿水青山,小桥流水,真正回归到了大自然,仿佛仙景一般,没去过的战友建议一游,路线是往王家河方向,黄陂一中前面一点左转行至二十分钟即到,住宿有宾馆,附近有家庭饭店住宿,价格不高,门票六十元一人,可在草原玩一天,我夫人说这里不亚于内蒙大草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彭信生 发表于 2013-9-13 1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作凯 发表于 2013-9-12 23:03
    59年冬修夏家寺水库时,全塆的劳力都上去了,连读初中的俩个姐姐也在那里劳动,做水库的人国家拨有粮食, ...

    你讲的真感动人,回想那时候,就会流下辛酸的泪水,我那时只有六、七岁,记得五八年过共产主生活,家家都把灶挖了,吃饭都在生产队大食堂吃,不知吃了多长时间,后来就没饭吃了,连米汤都没喝的、、、、、、现在的生活应该是共产主义生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冀树青 发表于 2013-9-13 15: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木兰草原{:soso_e12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0
  • 签到天数: 29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9-13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彭本炎 于 2013-9-13 16:20 编辑
    彭信生 发表于 2013-9-13 13:37
    你们都是那附近长大的,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了解!我们横店人到了那里,象到了天堂一般,万里晴空,空气新 ...


    家门兄弟说错了,我不是那个地方的人,我的老家在黄陂最东边,毗邻新州,解放初期那里叫黄陂东乡,以后划归六指,其实六指当时有14个公社,据说有10多万人。我之所以对那里比较熟悉,是因十多年前武汉各局(包括公检法)都在山上建了休闲山庄,夏秋天会议大多在山上召开,木兰山虽说不高,但气候比山下大为不同,山上和山下一般相差三至六度,尤其是三伏天,山下40度,山上最多34度,且每天中午下雨,每天晚上天气很凉,睡觉时必须盖单子,有一年三伏天我到山上开会,当时武汉气温38度,临行前除带夏季换洗衣服外,我让夫人再给带上一套春秋服,夫人说,这是胡闹,都什么时候带那么多衣服?我说你按我的办没错。结果上山后气温33度,下雨后气温更低,晚上冻得人有些受不了,特别是那些年轻女同志,更是缩成一团,只有我一个人没受冻。前几年,听说黄陂人大代表提意见,不能在风景区建房子,各局的休闲山庄已经全部拆除。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2 21:59
  • 签到天数: 119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杨铭志 发表于 2013-9-13 18: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振全 发表于 2013-9-12 09:53
    我还算黄陂人吗?朩兰草原也没去过!

          黄陂人口众多,早期就有“曹操的人马八十三万”之称,现在已经翻了两三番了;这么多人为何能容得下?正因为黄陂“地大物博”,没去过的地方多着呢。黄陂人口散居,布局不匀也是实话,故有“密处不通风,疏处能跑马”的说法,“木兰草原”就是一证。别说你没去木兰草原,生为黄陂人的我至今连“炮筒”在黄陂哪个方向?究竟是七五炮,还是八二炮也不知道呢!好不容易到过绿月亮升起的地方——槟榔的故乡——蔡店,没有买菜,倒是发现那里盛产“木兰龙井茶”,买了一斤,味正清纯,香茗润喉,确实不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彭信生 发表于 2013-9-13 18: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9-13 16:19
    家门兄弟说错了,我不是那个地方的人,我的老家在黄陂最东边,毗邻新州,解放初期那里叫黄陂东乡,以后 ...

    彭兄才子:你好!反正你比我去的多,晓得的多,经历的多,享受的多,比我玩的更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0
  • 签到天数: 29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9-13 19: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彭信生 发表于 2013-9-13 18:35
    彭兄才子:你好!反正你比我去的多,晓得的多,经历的多,享受的多,比我玩的更多!


    老弟过奖了,才子不敢,谢谢鼓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40
  • 签到天数: 297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彭本炎 发表于 2013-9-13 19: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铭志 发表于 2013-9-13 18:28
    黄陂人口众多,早期就有“曹操的人马八十三万”之称,现在已经翻了两三番了;这么多人为何能容得下 ...


    笑和尚先生出家时间长了,日久思凡,尽说胡话,槟榔大师是是蔡店人吗?他应当是蔡榨,而不是蔡店。虽说仅一字之差,却相隔百里之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战友网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怀念战友|小黑屋|手机版|陆二师战友网 ( 京ICP备14052381-2号 )

    GMT+8, 2024-6-3 09:18 , Processed in 0.0606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